【隨著你被打暈后撤,象征著你所在的大纛也同時向后轉移。】
【而這也使得戰場上的局勢也瞬間發生了變化。】
【本就混亂的夏軍們徹底喪失了最后的戰意,四散而逃。】
【見此,阻力大減,又得到支援的吳信拼著重傷的情況下也試圖乘勝追擊。】
【可卻被你身邊的猛士率領你的親衛拼死暫攔了下來。】
【這讓他只能眼睜睜看著你遠去的背影嘆息,泄憤般的再次手刃了十數人后,力竭暈倒,被其兄弟抬了回去。】
【完全可以說在與替天教的首戰中。】
【你鎩羽而歸。】
看著眼前的消息,蘇婉清沒有在意。
因為對于她而言,失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她經歷的多了。
第一次,第二次模擬,哪次不是她在吳信失敗后,跟著帶人送…拼一波去死的。
而且說白了。
這次戰役失敗,對于她來說損失也并不大。
從戰報上來看,攔截吳信的和攻城戰死的加起來也不過數千人而已。
甚至這以上加起來還比不過之后夏軍陷入混亂后撤時,踩踏和失蹤的人多。
所以憑借著自己身后的士族力量和地方豪強支持,她還是可以很快卷土重來,再來一波的。
可盡管如此,但要說這次吳信拼死打贏戰役沒有絲毫作用也不盡然。
畢竟之前荀瑾瑜就說過。
首戰的勝利其實是關系到蘇婉清是否能一戰吞并吳信關鍵。
可以說,蘇婉清失敗,那就代表著一戰吞并吳信的夢想直接被粉碎了。
而吳信勝利了,雖然戰果不大,卻是戰略上的大勝利。
因為這代表著雙方的心理對比發生了變化。
蘇婉清所屬的朝廷氣勢被打壓了下去,而替天教則青云直上,算是止住了頹勢。
讓并州百姓對于他更加有信心,讓并州內部世家豪強看見了他的實戰能力,讓還在中立不敢隨意下注,讓下注了的在動手反叛之前琢磨一下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穩住了自己的基本盤。
但現在不管是什么戰略,還是戰役失敗卻對蘇婉清都不重要了。
因為對于現在的她來說,真正重要的還是她剛剛不爽,被“做了決定”了的這一件事。
也許在他人看來,這是臣子心憂她的安全,不得已而為之。
可在她眼里,這卻是一件極為大逆不道的事情。
畢竟別看她平時很傻很天真,對于吳信就恨不得把自己心都掏出去。
但再怎么樣,她也是皇家出身。
正經的皇室教育她還是受過的。
而且她還因為叛逆,常常打罵老師,逃學好玩的原因。
所以使得她的老師還是她親爹。
蘇武。
而作為皇帝,蘇武教她的第一節課…
便是尊卑。
而她,雖然做不到對自己親爹尊重。
但卻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民就是民。
百姓是皇帝的財產。
大臣是輔佐皇帝管理自己財產的工具。
而臣子為君王做決定。
就是工具把自己當做了主人。
而這不是有謀逆之心,就是對皇權沒有任何畏懼,潛在的反賊。
先不說別的,就看看吳信就知道了。
非常完美的例子。
當然,吳信肯定不能和他們比。
畢竟作為吳信的娘子,蘇婉清自然不會覺得吳信造反打蘇綰啊,或者軟禁父王之類的有什么不對。
那都是正確的。
肯定是因為蘇綰和父王的錯。
不然為什么他就造你們的反,不造我的反,還幫我打你們?
自己反思好吧,不要什么錯都怪到我夫君頭上。
回歸正題。
綜上所述,可以說在蘇婉清看來,自己被做決定一事,那就代表著她現在很危險。
畢竟他們能在那時候打暈自己,那不就也代表著可以在別的時候殺了自己?
那么這還打什么吳信?
不先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在自己打敗吳信后,琢磨琢磨把自己弄死。
盡管從之前跳出的消息來看,這個可能性很小。
但也并非沒有。
因為先不說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