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三年十月十七日,在你壓下全軍,不再保留后手且多日的猛攻之下,夏軍一度復破壺關內城的外圍防線。】
【可在替天教守將吳二與其兄弟的誓死不退,受傷也依舊廝殺的情況下,使得替天教教眾們也爆發了難以想象的頑強抵抗力,屢次把你們又推了回去。】
【憑借著地利優勢,他們終究是沒被你兇猛的攻勢所擊潰。】
【可盡管如此,但你也沒有因此放棄攻破壺關,反而還繼續加強了攻勢,沒有給予他們絲毫喘息之機。】
【因為你明顯感覺的出來,隱藏在替天教教眾們頑強抵抗中的疲憊。】
【畢竟,在你我雙方戰力相差如此巨大的情況下,他們能堅持這么久,已經算是盡力了。】
【可以說,為了擊退你們,他們付出的傷亡幾乎遠遠超過于你們的損失。】
說實話。
雖然眼前浮現的消息說的替天教損失比自己嚴重。
但荀瑾瑜卻完全高興不起來。
因為她感覺自己才是血虧的那一方。
畢竟一方著甲,是訓練許久的正規軍。
而另一方,是甲都不全,甚至可能連訓練都沒訓練過的平民百姓。
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完全無法相比。
所以,她雖然損傷沒有替天教大,但也不小。
但好在這些損失還是值得的,是能接受的。
因為…
在她完全不計傷亡的攻勢下,她終于再次拿下了壺關內城的外墻,也即是外圍防線。
【大夏三年十月十八日,在夏軍又一次的猛攻下,替天教教眾們終于撐不住了,被你們又一次的奪下了外墻。】
【吳二與其兄弟自然不甘心這個結果。】
【因此,他們很快便率領著精銳加入了戰場。】
【你們雙方開始在外墻上鏖戰。】
【在其眾勇猛的武力下和不屈的意志下,夏軍的攻勢逐漸被遏制,仿佛之前的輪回又要重演。】
輪回,自然不會重演。
畢竟在多次的失敗后,荀瑾瑜對于他們勇猛的武力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也有了應對之法。
如此,她自然也不會再給予他們重新奪回外墻,在茍延殘喘機會。
不過唯一還讓她猶豫和心中隱憂的是…
就算局面變成了這樣,但那個叫什么破釜沉舟的陰謀詭計的苗頭也沒有出現。
不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但看這個樣子…
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再給他們擊退一次,士氣就要下降了。
想到這,荀瑾瑜敲擊著案牘的手指頓了一頓。
罷了,本身就全軍壓上了。
還瞻前顧后,就是傻了。
直接硬上吧。
【眼見局勢又將重演,你派遣此前選拔的一千余猛士加入戰場。】
【名曰—】
【夏軍銳士。】
【夏軍銳士:尚書令荀璟以大夏禁軍為骨干,輔以多日血戰中出現的幽、青、冀三州之猛士,所組建的一支部隊。】
【武力:80】
【在夏軍銳士的加入下,替天教的反推之勢被阻擋,夏軍再次占了上風。】
【終于…】
【“威武!!!”】
【在經過又一個時辰的血戰后。】
【在夏軍的歡呼聲中,替天教教眾敗退。】
【壺關內城外墻破。】
然而,盡管外墻已告破,勝利的天平也正在向著荀瑾瑜偏移。
但她依然沒有露出喜悅的神色,反而還變得更嚴肅了許多。
因為隨著外墻的告破,她眼前的畫面也猛地一動。
這讓她明白,吳二潛藏許久的“陰謀詭計”終于的要來了。
【壺關內城,府衙之中。】
【一群滿身血跡的殘兵匯聚于此。】
【外面殺聲震天,里面卻罵聲不絕。】
見此,荀瑾瑜眉頭一皺。
因為畫面中的場景并不像是她預想中的那樣在鼓舞士氣,做著最后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