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三年十二月,你率軍抵達太行八陘外——軹關陘?。】
【而對于你的到來,尚書令荀璟與冀州刺史荀固安也早已率兵五萬余人嚴陣以待。】
【十二月,天氣轉寒。】
【尤其是在北方,刺骨的天氣令你麾下的教眾凍的瑟瑟發抖,再加上為趕時間,連日的奔波與缺少取暖物資,不乏有凍死之人。】
【可這卻沒有絲毫影響你麾下教眾的士氣。】
【“替天行道,解放天下!”】
【“替天行道,解放天下!”】
【“替天行道,解放天下!”】
【他們依舊高呼著,士氣高昂。】
【他們相信著你,相信著你一定會又一次帶領他們獲得勝利,相信著替天教義中那沒有壓迫的時代必將到來。】
【而他們的信任,也給了你極大的壓力。】
【畢竟在你策馬觀察夏軍的布置后,也不禁握緊了手中的刀刃,面色微變。】
【軹關陘?,是太行八陘中的第一道陘?道。】
【也是你們攻入冀州的第一道攔路虎。】
【并州進入冀州的咽喉。】
【因其險要的地形也被稱為“封門天險”。】
【再加上冀州盛產強弩和在尚書令荀璟與冀州刺史荀固安的布置下,完全可以說夏軍的防線,密不透風,滴水不漏。】
【而盡管你們因攻破壺關,收獲了夏軍原先攻打壺關遺留下來的攻城器械和部分武備,但依舊難以保證能攻下如此險要。】
【因此,你明白,在夏軍不犯錯的情況下,你怕是又要拿人命去填了。】
【“呼——”】
【念到此處,你深吸一口氣,環顧四周。】
【騎在戰馬上的你,可以清晰看見周圍人看你的眼神。】
【崇拜、狂熱、信任、尊敬。】
【見此,霎那間,你竟陷入惶恐。】
【林忠在后方為你奔波,穩定并州。】
【而兄弟雖在身邊,可他們并沒有大局觀,在吳二離開之后,你再無一人可商議。】
【林忠的勸諫在耳邊回響。】
【你開始懷疑自身的決策是否出現了問題。】
【一切必須由你自身決斷,沒有人可以幫你。】
【亦如你剛來到這方世界之時,每夜因朝不保夕而惶恐。】
【解放天下,是對是錯?】
【你自己都不明白。】
【你只是覺得這個王朝腐朽,想推翻他而已。】
【可就是這個你自己都不明白對錯的目標,卻讓這些百姓都相信了。】
【他們拋棄一切,追隨于你。】
【那么…】
【要是敗了呢?】
【如此多的人命下去…】
【還是這么信任你的百姓。】
【真的值得嗎?】
“唉,你這人怎么老是想這么多?”
盯著眼前的消息,吳信嘆息一聲,眼神復雜。
因為他總感覺這次的模擬人物給他一種前期飛將軍的感覺。
不過…
怎么說呢?
吳信無奈一笑。
其實他自己也是一樣的。
他也總是在這些問題上搖擺。
說白了。
這些都是信念不堅定導致的。
可為什么會不堅定呢?
那是因為…
我們都會長大,四周的環境逼迫著我們一點一點的被抹去那一團火。
沒有經歷過那個人人有信念的時代,只會覺得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