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四年二月十六日,深夜。】
【在自己異兄弟們的一番肺腑之言后,你回想起曾經的誓言,再聯想到吳二的離去,終也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們一起開壇起酒,醉飲痛哭了一場。】
【同時,也借著幾分醉意,澆滅了心中的積郁。】
【直至過去了許久。】
【看著那橫七八豎躺在地上的兄弟,你才收斂了爆發的情緒,陷入了迷茫。】
【見此,在旁邊等待許久的謀主林忠,也趕忙上前,來到你的身側——】
【“明公。”】
【他輕聲的呼喊著。】
【聞言,你擺了擺手,沒有說話。】
【畢竟你們相處許久,自是明白他的意思。】
【知他是想勸說你,不要因為一時沖動壞了大事。】
【同樣。】
【見到你動作的林忠也是默契的沉默了下去,不再言語。】
【因為就跟你明他意一般,他也明你意。】
【知你這番動作,是讓他安靜,讓你思考一番。】
【更別說,你才是替天教的教主。】
【他身為謀士,本就只有建議權。】
【與此前攻打冀州的決定相同。】
【現在一樣如此——】
【是揮劍為義,滌蕩冀州士族門閥。】
【亦或垂眸隱忍,暫撫門閥以安大局。】
【替天教萬千教眾的血,并州那已燃起的星火,他們以后的命運…】
【都取決于你。】
消息落下,吳信眼前選項浮現。
【請選擇——】
【1:為義血洗。】
【“人生不過快意,只求情義,點兵赴冀州血洗。”】
【2:暫時安撫冀州士族豪強,隱忍為上。】
【“一時快意血洗,不過匹夫,懂得隱忍,方為丈夫!”】
【附言:此選項為重大選項,請慎重選擇。】
而看著面前的選項。
吳信只是嘆息一聲,陷入糾結。
畢竟此時此刻,玩到這里的他,感覺好像又再一次的經歷了輪回,并站在了關鍵點。
像,太像了。
痛,也太痛了。
至于像什么?
不必多說。
因為除卻第一次模擬外,后面兩次模擬他也同樣經歷了相同的選擇,而且還都選的都跟上面的1差不多。
結局也相同,都是失敗。
唯一的區別也只在于第三次模擬,他中間觸發轉選項了,導致他只是半成功,半失敗。
復興了周(吳)室,開創了一個看起來強大的帝國,可依然又是輪回,沒有巨大的改變。
于是痛苦也就在這里了。
有了經驗,導致這兩個選項之后的結局,吳信猜都能猜出來。
選一,有可能飛將軍成就二刷,或者第一次模擬的結局,被群毆到死。
選二,那么就很有可能在達成第三次模擬的結局。
這是必然的。
因為別看選項說的是暫時忍耐,然后就誤以為之后還能清算他們一樣的意思了。
這很不現實。
畢竟你選二,安撫他們是為了干嘛?
就是為了用他們來穩定冀州啊。
而用他們穩定冀州,那肯定避免不了他們進入你的勢力內,擔任官吏。
而擔任官吏。
那么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他們也必然在你勢力內占據的重量,水漲船高。
什么重量?
話語權。
因為當官做事了,那肯定有功績。
有功績,那你自然也得升他們的官。
不然你這個勢力連這個都保證不了,時間長了,不就人心散了?
所以,地位高了,話語權自然也就高了。
話語權高了,你要動他們,也就不好動了。
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已經跟你的勢力緊密相連。
想要去除,你就要開始考慮代價了。
代價高于收獲,那你還敢去動嗎?
簡介點說便是如藤纏樹——
借士族根系固土(穩定冀州)
藤蔓自會在樹干刻下功勛紋路(治理功績)
待其經絡與樹脈共生(權力滲透)
伐藤之日,便是剜心之痛(改革代價)
因此,這兩個選項在吳信看來,都是答辯。
還是已經吃過一次的答辯。
選之無味,又不得不從中選一個來吃。
不過…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