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還是不南下?
入關?還是不入關?
說實話,這對于現在的蘇綰來講也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
畢竟從現在自己的勢力情況來看。
盡管她完成了統合鮮卑,還被尊為可汗,威望來到了最高點。
但畢竟剛剛是經歷了一場大戰,消耗頗多的。
更別說她現在還沒有把吞并烏桓所獲得的草場和牧民轉化為鮮卑的實力。
因此,現在模擬中的她,也就是在她統下帥的鮮卑其實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實力沒有真正的抵達巔峰。
然而…
如果從大局的角度出發。
中原的亂局卻是對她來說的一個最絕佳機會。
因為自古以來,異族想要入關,馬蹄中原。
都是需要兩個關鍵要素的。
一、中原王朝內部陷入大規模混亂,集權崩潰。
二、邊境軍事防御崩潰或虛弱(長城被破、亦或者吳三桂獻山海關之類的皆屬于這點。)
而現在的局勢,很顯然就達成了部分的第一要素。
至于為什么只說部分?
那是因為在蘇綰看來,蘇婉清的控下的大夏皇權還未到徹底崩潰的地步。
也即是——
權威崩潰,中央黨爭,地方割據。
先不提蘇婉清是不是誤打誤撞。
但至少她在對朝廷內部,用軍事實力強硬的壓的一眾士族豪強無法內部斗爭,然后大搞一言堂其實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點的好處就是朝廷在處理行政的效率極高。
畢竟不好好做事,蘇婉清是真敢直接擼掉官職的。
你士族不干,有的是寒門平民干!
而這樣一來,也就使得其在對內部的統合性極高。
不會出現內耗極其嚴重,上下不達的情況,從而能集中力量和形成各種決策執行。
同時,也使得地方不敢亂動。
因為朝廷的團結一心,嗯…就算是表面的團結一心,也可以讓懷有異心的地方不敢當出頭鳥。
這也是中央越分裂,地方越蠢動,中央越鐵板,地方越忌憚的道理。
再加上她麾下龐大的軍兵的威懾。
使得各州表面上仍聽調遣,也沒有出現地方割據的情況。
所以,這也是蘇綰認為第一要素只達到了部分因素——中原王朝內部陷入大規模混亂,而非全部達成了的原因。
但盡管只有部分因素達成,但蘇綰為什么會覺得這依舊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呢?
那就不得不提吳信還是那個吳信了。
老樣子。
左手為民,右手為義,頭上貼個為民起義,嘴里喊著該死的士族壓迫同胞,就一個人獨戰天下去了。
四州圍剿,天下動蕩。
直接把第二點要素拉滿了。
并州男丁死傷慘重,還需要去調遣軍隊防備蘇婉清北上。
而幽州同樣如此,調遣了軍隊,一下子就拉走了許多有生力量,可不防備能力就減弱了嗎?
再加上他們還準備決戰。
因此,這個時候如果她直接從后面給他們來個致命一擊。
不說是把并州或者幽州拿下,但至少也能吞并一半吧?
畢竟她蘇綰也許在前幾次模擬中是有點沒存在感,但也不是真菜。
作為皇帝,皇太女。
她這點戰略眼光還是有的。
想到這,蘇綰也有些慶幸。
因為還好在大周的時候,吳信都是先打異族,給異族打怕了,沒給他們機會。
不然要是直接跟這把架空模擬一樣的,直接逮著機會就沖了大夏。
那她的大周就慘了,都不知道要給異族殺多少人。
可說到這,有人就不禁要問了。
那就是為什么這么好的機會蘇綰還會糾結呢?
那也不得不再次轉回原來的話題了。
還是吳信。
成也吳信,敗也吳信。
畢竟吳信的性子對蠻夷不說是嫉惡如仇吧,也可以說是趕盡殺絕了。
而這次模擬身份為鮮卑,也就是蠻夷人的她,這個時候南下入關,去入侵大夏會有什么后果?
先說入侵并州。
吳信絕對是放棄決戰,直接不要冀州,隨即高喊著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帶兵直接回并州把她咔嚓了。
就算現實里的吳信想阻攔,也不一定可以。
因為模擬是依照性格模擬的這件事,蘇綰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