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誘敵,迅速發動突襲…”
此時,蘇綰祈禱著的吳信摸著下巴,看著與她相同的消息,不禁發出贊嘆。
“泡芙成長了啊。”
畢竟這正合孫子兵法中的勢篇——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也即是塑造假象讓敵人被動反應,再在其行動中捕捉致命破綻的道理。
一看就是為了打敗蘇綰,經過了許多深思熟慮和準備,甚至其中應該還有荀瑾瑜在幫她規劃。
不然作為自己的娘子,開山大弟子,同席共枕之人。
按照正常泡芙的性格,她可沒這么穩重。
而是跟自己一樣…
稍微囂張那么億點。
【大夏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你繼續在鮮卑使者的帶路下轉戰,按照原有計劃前往涼州支援。】
【期間,你經歷大小戰事十六次。】
【擊潰南下劫掠的匈奴游騎三萬余人,斬首數千,俘獲五千余,生擒匈奴方面高級軍官六人,斬獲畜牲無數,戰馬萬余,完全使得匈奴方面狼狽逃竄,不敢再與你交手。】
【你的對陣嗜血,甚至令匈奴人都心生恐懼。】
【以至于他們都稱你才是草原的狼王。】
【畢竟,你對陣時常常喜歡縱馬高處,觀察敵軍軍勢,一旦發現破綻便如同一頭嗜血的狼,單人率百騎直接兇猛如虎的撕開敵軍大陣。】
【而你的名場面更不限于——】
【兩萬匈奴游騎與你對壘,你僅率數十騎策馬上前大吼——】
【“昔與爾等交鋒十數合,未嘗一勝,今復來犯,敗績可改乎?”】
【一吼之下,兩萬余匈奴游騎直接喪膽,未戰而出現潰逃。】
【二、已得全勝之機,揮手止住攻勢,屢次給予匈奴人集結的機會,在碾壓的粉碎,貓戲老鼠,以至于匈奴統帥破防,難以接受羞辱,當場自刎。】
【余眾嚎哭滿野,直接投降。】
【當然,你做的也不是無意義的事情。】
【因為你本身是一個“穩重”,“且不喜歡冒險”的人,崇尚的也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而不是“善戰者就該陷陣沖鋒”。】
【所以做這些事情也只是因為你“遠謀多智”,采用一種折辱敵膽的心理戰術——】
【先摧其心,后破其形。】
【以讓草原上的匈奴游騎避開你走,不敢與你交鋒,耽誤你時間。】
【反正絕不是因為你久未進行戰事,手癢。】
【不過雖然如此,但你的連番兇險操作還是使得部分跟隨你作戰的隨官小吏,頻繁擔憂進言——】
【“教主身系三州之地,數萬萬之民,倘若有失…或稍有參差,動搖一世威名,難保不會減卻將士銳氣啊。”】
【對此,你只是擺擺手表示——】
【“我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何也?”】
【“蓋因刃及喉而不懼,鋒迫眸而爭先。”】
【“故三軍效死,百戰皆捷!”】
罷了。
看著眼前的消息,沉默了一會后,吳信撓了撓頭。
既然大家都這么認真了,那他自然也不能落后了。
想了想,吳信下達了加速進軍的指令。
因為他雖然被蘇綰拖下水了,但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的。
或者說,“自己”也是有規劃的。
畢竟模擬嘛,總得以自身的勢力,想法出發。
不然下達一些違反自身邏輯的行為,那是真行不通。
就比如你讓岳飛投降金人,諸葛亮投降曹魏,那怎么可能?
因此,吳信進軍速度這么慢,其實也是抱著先消耗蘇婉清與匈奴還有蘇綰三方實力的想法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