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之中,殘酷的廝殺仍在繼續。
而盡管吳信使出渾身解數,試圖破局。
但也不得不承認,蘇婉清這次確實準備的有點過于充分了。
讓他有點猶豫——
沖,還是不沖?
【“咚———”】
【戰鼓聲沖霄而起。】
【“隆隆隆——”】
【數萬匹戰馬同時奔馳,叩擊地面發出的轟鳴聲一度壓過了戰場上的喊殺聲。】
【“踏平他們!!!”】
【“維持陣線,敢退者斬!!!”】
【替天教的將校們與夏軍的將校們幾乎在將要短兵相接的瞬間,就發出了歇斯底里的怒吼。】
【戰馬的鐵蹄帶著騎手似乎要沖毀一切敢于攔在面前的軍陣。】
【因恐懼而往后退去的軍兵被督戰的將校冷漠的處決。】
【“長槍兵前進,挺槍!!”】
【“盾兵舉盾,準備防備沖擊!!”】
【毫不留情的軍令,在夏軍將校們嘴中吐出,他們喝令著直面騎兵沖鋒恐懼的軍兵們向前。】
【然而,就算如此,那些慌亂恐懼的軍兵們也不敢絲毫違背,因為將校們腳下的尸體便是抗令的下場。】
【他們恐懼的向前,他們迷茫的向前,他們為了生存而向前。】
【“轟隆——”】
【戰馬在靠近,死亡的氣息在蔓延。】
【近了,近了。】
【一百步,八十步。】
【六十步!】
【“殺!!!”】
【瞳孔之間,鋒芒放大,他們嘶吼著舉起長槍。】
【不過,替天教的甲騎遠比他們更快。】
【還未正式靠近,尖厲的呼嘯聲便響徹四方。】
【無數黑點沖天而起,被投射而出的長矛猶如死神收割性命的鐮刀,在甲騎們高超的技藝下,貫穿了一名又一名夏軍的喉嚨。】
【更有甚者,連同前陣的夏軍和他身后的夏軍直接穿成了葫蘆,血流滿野。】
【不過在承受了第一輪的攻勢之后,夏軍的將校們也在替天教甲騎們抵達破甲距離后,呼喝著還擊。】
【“舉弓!!”】
【“放!!!”】
【軍令下達。】
【遮天蔽日的羽箭從夏軍軍陣之中,掠空而起,而后又從天空落下。】
【夾帶著刺耳的尖嘯,瞬間傾覆在還在沖鋒的替天教甲騎們身上。】
【中箭的騎手哀嚎著從戰馬之上倒下,其后又被同袍的戰馬踏成粉碎,形成了一片猩紅色又夾帶著的白色的小溪。】
【但面對遮天蔽日的箭矢,視死如歸的甲騎們卻沒有猶豫,反而還繼續加速,直接撞在了——夏軍嚴密的軍陣之中。】
【“刺!!!”】
【哀嚎聲中,不斷的有夏軍軍兵倒伏,被戰馬撞的粉碎,也不斷有替天教的甲騎被長槍刺死。】
【整個交戰的前陣,亂成一團,每分每秒都有生命凋零。】
【似乎一直在訴說著戰場之上,強者生,弱者亡的道理。】
畫面繼續變化,交戰沒有停止。
但在吳信眼里,他發起的又一次進攻,很顯然已經失敗了。
因為夏軍的軍陣沒有崩潰,他們依然還在原地列陣,阻止著替天教甲騎的行進。
這很不妙。
畢竟只有被沖毀軍陣的步兵,才能被騎兵輕而易舉的屠戮。
而沒有失去軍陣的步兵,就算讓替天教甲騎憑借著戰馬的沖鋒動力,去造成了大量的傷害,但依然無用。
他們還是可以結陣,去對甲騎進行限制,并在甲騎失去沖鋒速度的那一刻,將其殺死。
更別說,吳信此次的軍隊的人數本就少于蘇婉清。
就算是1:2,甚至1:3,他也非常劃不來。
因為此次行動他總共也就帶了兩萬五千余人。
不過此前經歷了與匈奴的戰爭,只剩下了兩萬余出頭。
至于他的騎兵的數量更是只有六千余,甚至其中一千余,還是在之前戰斗中晉升的。
剩下都是上馬步兵。
也即是會馬術,但不會在馬上戰斗。
可以說,除卻自己的親衛,具裝鐵騎五百人,在減去前幾次進攻損失的,攏共只剩下了四千余名。
也就是說他現在全軍數量就在一萬八千余出頭。
這跟畫面中蘇婉清軍勢看起來大概所顯示的剩余軍兵數量——八萬左右。
對比起來無異于是天壤之別。
容錯率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過,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導致吳信現在也就只敢先扔騎兵去沖陣,在輔以步兵行進,看情況能不能找機會擴大騎兵沖陣而出的缺口,一錘定勝負。
畢竟現在蘇婉清左右兩翼的騎兵還沒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