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拒絕挑戰的人和挑戰的人,雖殊歸同途,但其實不然。】
【挑戰失敗的人,比起前者會獲得智慧和經驗,那么憑借著這些,他們終會成功,也會將大明建設為一個有意義、為全體百姓服務的國家。】
【而且你也相信,以現在替天教中那些年輕人對于解放的熱情,他們是不會拒絕成為挑戰者的。】
【至于后果?】
【你能承擔。】
【畢竟你能統一天下一次,那就能統一天下兩次、三次、四次,無數次。】
【你會扶著這個還脆弱的國家,徹徹底底的換改頭換面——】
【真正成為天下人的國家。】
【想到這,你下定決心。】
【解放五年七月十六日,你通知所有中央官吏,于鄴城大明中央辦公處發表了一次講話,并把此次講話所言,通過印刷技術,以文書形式傳向了天下。】
【這也導致了后面大明政府報社的興起。】
【史稱:大明中央第一次全國大會】
【此次講話中,你正式確立了大明主張民權,要把政權放在百姓掌握之中的理念,成立民權政體,凡事都是由百姓自己做主。】
【至于對于官吏們這是否為形式的疑惑。】
【你直接強有力的明言——】
【要是連形式都沒有,那你們解放有何意義?何不直接創立帝制國家,讓你稱帝?】
【這嚇得他們不敢再言。】
【不過雖然嚴肅,但你還是為他們重新做了一些比較,和他們能理解的解釋。】
【不過你并沒有過多深入這個話題。】
【因為你明白以后他們會理解的。】
【畢竟任何實際性的變革突破,都是需要形式為載體。】
【正如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雖未立即實現普選,但也永久關閉了絕對君主制的大門。】
【民權體制的確立意味著任何復辟企圖都將面臨制度性否決,受到阻攔。】
【而其二,你便是在關于穩定南方的問題上正式做出了決定——】
【讓林忠他們嘴中經驗不足與數量不足的替天教本身的教眾去管理,而不是用經過公審的士族豪強子弟。】
【為什么呢?】
【在大明中央官吏們的一頭霧水中,你笑著道:】
【“過去有過比現在更困難的時期,但我們卻沒有失敗,反而還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敵,這是為什么?”】
【“這是因為教眾們的努力。”】
【“而這次也一樣,相信他們吧。”】
【“他們才是大明的未來。”】
【而在會議結束后,你也于傳向天下人的文書上的末尾寫到——】
【“天下雖一統,但大明遇到的困難卻反而越來越多了。”】
【“這源于百姓對我們的疑惑。”】
【“我們與曾經那些人有什么不同?”】
【“我們能帶他們過上好日子嗎?”】
【“他們可以信任我們嗎?”】
【“所以,身為教眾的我們也是時候為解放事業更進一步而再次付出努力了,就像我們曾經那樣。”】
【“去告訴他們,我們不同。”】
【“去幫助他們,我們可以。”】
【“去續寫我們的篇章,歷史會證明。”】
【“去迎接新的挑戰,大明的未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