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什么?
好難猜啊。
看著面前的消息,吳信心中有些犯嘀咕。
這還真搞出了點名堂來了。
【解放七年一月,新年又至。】
【而大明北方,也再次經過了一年的休養生息。】
【可以說,在逐漸平靜的生活中,各地原先因戰亂而四處逃離的百姓也回歸了日常生產。】
【再加上大明孜孜不倦的分地行為,官吏的不停奔波,終使得北方有了太平之景,百姓們也紛紛過了一個好年。】
【而與此同時,與北方平靜表面截然不同的卻是你們大明中央逐漸沸騰的氣氛。】
【經歷了上次會議的爭吵,理念上的差距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有了動手打成一片的趨勢。】
【而在這種氛圍中,你也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會議。】
【這次會議,不僅有著各地官吏們報告各州情況的信息,還有著讓激進派為之愕然的消息。】
【首先,在各地官吏的報告中——】
【北方本來經戶口普查,共200萬戶,總計八百萬人,后又因查明隱戶和因戰亂躲藏起來的百姓后,這個數字增加了75萬人,使得北方總人口抵達了八百七十五萬人。】
【但這個數字依舊遠遠低于你的預期。】
【因此,你在這次會議中,開始強調讓百姓多生多育,并下令調整稅率,減免賦稅。】
【而其二,便是大明財政又一次瀕臨赤字的問題。】
【各地的民生工程(水利、學校、道路、治理黃河)補貼,拉攏人心,百官俸祿,科研經費、印刷書籍、軍費等等一系列開支遠遠高于大明的賦稅收入。】
【或者說,大明的賦稅根本就接近于無,還是全靠以前抄家所得的士族豪強錢糧維系,和收回國營的鹽、鐵經營收入在支撐。】
【甚至可以說,假設沒有去年七月從南方豪強士族手中奪得的錢糧,大明的財政可能都要崩潰了。】
【這顯然讓你很尷尬,因為剛剛你才強調要繼續減免賦稅。】
【但好在,林忠的適時建議很好的解決了你的尷尬。】
【他認為此前大明為了鼓勵經商,對西域商路的商賈進行了無關稅與商稅減免,但如今也已經足夠繁榮了,所以也是時候向商賈們征稅了。】
【他向你提出了三條建議——】
【一、在西域商路的必經之地設立都護關曹,強制胡商必須繳納價值貨物的兩成關稅。】
【二、對于特定商品,如絲綢、陶瓷、茶葉等高利潤商品征收特定商品稅,同時販賣“通商”令牌來規范民間商隊并再次獲得一筆收入。】
【這是第一條建議。】
【而第二條建議便是在西域,他有收集消息。】
【其實因大明的造紙技術的突破,“大明紙”是在那邊貴族非常喜歡的商品。】
【所以他建議你創立官商,讓工匠做一些特供紙,以區別普通紙讓更顯高貴,以高價賣出牟取暴利。】
【其三就是西域諸國與鮮卑對于大明的文化非常仰慕,但你好像忽略了這一點,一直致力于在地方創辦學校,為百姓掃盲,而不在大明中央的所在長安創立學校。】
【因此,他建議你創立長安太學院,向那些仰慕大明文化,希望來學習的西域貴族和鮮卑貴族每年征收高額學費。】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賺錢,還可彰顯大明的文化,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帶動消費,亦可以選拔才能出眾的替天教教眾學子入學,更好的教導。】
【你同意了他的所有建議。】
【而隨著會議的深入,所有事情的解決,最終會議也迎來了高潮,也是激進派們為之愕然的消息。】
【那便是——大明為什么在南方一直無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收取賦稅與解放理念的改變。】
【首先,在大明為什么在南方一直無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這個問題上。】
【你拿出了在南方擔任官吏的替天教眾們奔波了將近一年的描述,給予眾人觀看——】
【在信中,據他們表示——】
【盡管大部分的士族豪強們被中央遷移到了北方,使得他們需要面對的困難減少了許多,但依然無法成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
【南方的宗族問題異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