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一艘改裝后的平底駁船靜靜的漂在湖面上。
這是一艘用來運送鉀鹽的駁船,半年前被空軍買走,然后在上面安裝了幾套近距離自衛武器系統與電子設備,并且改成了無人駕駛船只。隨后的半年中,一支神秘的部隊進駐大河壩空軍基地,開始在青海湖上空執行訓練任務。
實際上,這是一支由空軍與海軍航空兵聯合成立的試驗部隊。
該部隊僅僅裝備了五架飛機,其中二架是海航的su-30mkk,二架是空軍的j-10,一架是無人偵察機。
這五架飛機都不簡單,特別是那架外形奇特,翼展近四十米的無人偵察機。
青海湖南面高原上空,排成梯隊的二架su-30mkk在距離地面大約一百五十米的高度上,以每小時一千一百千米的速度向北飛行。
領頭長機的駕駛艙內,梁國翔聚精會神的控制著戰機,狄泊清則為他提供導航信息。
“高了五米,轉為手動控制。”
“轉為手動控制。”梁國翔抓緊了操縱桿。“娘的,五米的高度都能測出來?”
“梁哥,別發火,圖像傳給你了,姿態顯示屏上,你自己看吧。”
看了眼左側屏幕上出現的航線數據,梁國翔嘆了口氣,抬頭向前方的天空看了一眼。
編隊地飛行信息是由那架在一萬八千米高空飛行地無人偵察機提供地。而不是由戰機上地無線電高度表測出來地。
半年來。梁國翔他們一直在練習由無人偵察機引導地攻擊戰術。
在這套全新地戰術中。起關鍵作用地是那架無人偵察機。
依靠“龍翔電池”與超導電機。自重十七噸地“兀鷲”無人偵察機能夠在一萬八千米地高空持續飛行五十四小時。或者以每小時五百四十千米地速度飛往五千四百千米外地戰區。再執行十二小時地搜索與偵察任務。如果能夠將西安飛機公司正在研制地保型太陽能電池板整合到“兀鷲”地機翼上。“兀鷲”地續航力至少能夠提高二倍。
“兀鷲”真正地厲害之處并不在其飛行性能上。
比起美軍地“全球鷹”。特別是40型號地“全球鷹”。“兀鷲”地飛行性能算不上突出。幾項主要性能都比“全球鷹”差了一點。
讓“兀鷲”成為主角的,是其強大的信息搜集、聯合指揮與戰場偵察能力。
三條寬頻衛星通信線路,五條戰術數據鏈,使“兀鷲”能夠同時接收三顆軍事衛星發來的信息,并且與指揮中心保持通信的的同時,為四架戰機提供戰術信息。
高分辨率的光學數碼照相機與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器賦予了“兀鷲”兩只比鷹眼還要銳利百倍的眼睛,使其能在一萬八千米的高空看清汽車拍照上的數字,或者用雷達分辨出的坦克的具體型號。空軍還計劃在“兀鷲”上裝備紅外與紫外成相儀,使其能夠發現在數百千米外的彈道導彈。
怎么發揮“兀鷲”的強大能力,成為了空軍與海航的重要戰術科目。
經過半年的艱苦訓練,梁國翔與狄泊清,還有后面那架戰機上的,同樣來自海航的朱榮輝少校與楊晉杰上尉摸索出了十多套新戰術,并且初步掌握了這些戰術。
今天,他們將同時扮演兩個角色。
首先以對海攻擊模式,在“兀鷲”的引導下,并且利用“兀鷲”提供的目標信息,用反艦導彈攻擊扮演假想敵的平底駁船。然后轉為對空作戰模式,扮演空軍的假想敵,攔截由“兀鷲”支持,發動突然襲擊的兩架j-10戰斗機。
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兩架su-30mkk已經在昆侖山附近飛行了一千二百千米。
現在,距離目標不到三百千米了。
“梁哥,收到目標數據了。”
“將數據輸入導彈制導系統。”梁國翔回頭看了眼左后方的僚機,“十五秒鐘之后發射導彈。”
“明白,輸入火控數據。”
在狄泊清的操作下,火控計算機將剛剛收到的目標信息輸入了兩側機翼下的反艦導彈的制導系統。此時,僚機上的楊晉杰上尉也完成了同樣的操作。
為了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兩架su-30mkk全程超低空飛行,完全依靠“兀鷲”提供的數據攻擊目標,不必像以往那樣,在發射導彈之前,用火控雷達照射目標。如此一來,在攻擊之前,兩架su-30mkk不會發出任何無線電信號,甚至不用爬高尋找目標。
“制導信息裝載完畢,請求發射導彈。”
梁國翔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可以發射導彈。”
隨著狄泊清摁下了發射導彈的控制鍵,掛架上的爆炸栓引爆,重達一點八噸的二枚重型反艦導彈被拋了出去。梁國翔的反應非常迅速,戰機剛剛躍起不到十米,他就壓住了機頭,重新控制住了飛行高度。
距離地面大概五十米的時候,四枚導彈上的火箭-沖壓發動機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