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日,戰場態勢發生重大轉變。
開戰后首次取得局部制空權的巴基斯坦空軍沒有給對手喘息的機會,當天上午全面出動,重點轟炸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目標,還在下午出動四個戰斗機中隊,轟炸了印度西北地區的軍事目標。
印度空軍全面退縮,僅派戰機保護大城市與戰略要地。
戰爭爆發僅六天,巴基斯坦由被動變為主動,從防御轉為進攻。
為了配合空軍的作戰行動,巴基斯坦陸軍的遠程炮兵部隊在當天下午炮擊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目標,地面進攻部隊開始向停火線推進。
雖然巴基斯坦總統謝里夫一再強調,巴基斯坦的主要目的是收復被印度霸占的克什米爾地區,無意攻占印度國土,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在中國的支援下,巴基斯坦不但掌握了制空權,還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甚至有人預測,如果印度仍然無所作為,巴基斯坦陸軍將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攻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并且在接下來的一周之內完成占領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行動。
這一天,在如火如荼的戰場之外,還發生了一件重大事情。
由美國發起與組織,英國與法國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墨西哥、德國、土耳其、巴西等四個輪值理事國參與,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出了《敦促印巴停火與協商談判》的議案,以此希望由聯合國調解印巴沖突。
正式提交議案前,賈培爾沒有忘記致電紀佑國,希望中國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美國的這一行動表明,賈培爾比桑托斯還不希望印度戰敗。
戰爭爆發前,俄羅斯就在安理會提出過類似的議案,希望通過聯合國調解印巴沖突。當時,美國聯合幾個盟國,壓下了這份議案。十天不到,美國的態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能不說是莫大的諷刺。
此時。美國地處境確實非常尷尬。因為沒有料到中國會做出如此強烈地反應。所以一場原本應該輕松獲勝地戰爭。變成了印度建國七十年來最慘重地失敗。作為戰爭地始作俑者。美國除了向印度提供情報援助之外。難以有所作為。
戰爭繼續打下去。印度鐵定會丟掉克什米爾地區。
對桑托斯政府來說。丟掉了克什米爾地區。等于丟掉了存在地合法性。對國大黨來說。則等于失去了執政地基礎。
同時。無論如何。美國也不希望印度目前地在野黨人民黨上臺。
當初。人民黨初次執政就進行了核武器實驗。打破了五個核大國地壟斷地位。在全球范圍內拋起了一股研制核武器地風潮。讓原本就蠢蠢欲動地伊朗與朝鮮心癢難耐。數年之后。朝鮮試爆原子彈。導致朝鮮半島風聲鶴唳。美國不得不花大力氣安撫日韓。伊朗核問題更是錯綜復雜。至今都牽動著美國地痛覺神經。如果讓人民黨再次上臺。誰能保證在下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不會把原子彈當成砸人地板磚。亂扔一氣?
同樣地。美國也不希望桑托斯下臺。
就算國大黨保住了執政黨的地位,桑托斯下臺后,最有資格出任印度總理的是前總理拉吉夫·甘地與前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的兒子、年僅四十二歲的拉胡爾·甘地。與他的父母一樣,拉胡爾是不折不扣的親俄份子,不會輕易投靠美國。
由聯合國出面調停,不但保住了美國的面子,也將皮球踢給了中國。
俄羅斯的態度很明確。只要能夠讓拉胡爾上臺執政,俄羅斯將盡一切努力幫助印度體面的退出這場戰爭。
只有中國才有阻撓調停的動機,因為巴基斯坦占領整個克什米爾,等于幫助中國解決了中印西部邊境上的麻煩,對中國有利。
對中國不利的是,四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大部分國家都希望通過聯合國促成印巴停火。
中國會冒著與全世界對抗的風險,在安理會投否決票嗎?
八日,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共和國外長黃國巍啟程前往聯合國。
伊斯蘭堡時間晚上七點三十分,謝里夫宣布暫停軍事行動二十四小時。
隨后,印度臨時總理桑托斯也宣布暫停軍事行動二十四小時。
中國沒有明確表態,可是中國的影響卻有目共睹。
美國東部時間八日下午五點,安理會成員國代表與印巴代表進行閉門磋商。
四個小時后,會議結束。美國國務卿林奇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宣布磋商取得了積極成果。黃國巍沒有接受記者采訪,直接返回了中國駐紐約領事館。
大約在北京時間九日上午十點半左右,紀佑國接到了黃國巍打來的電話。
會議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紛爭沒有得到解決,且印巴雙方都對安理會的調停決議...-->>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