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參謀部,機要會議室。
黃國巍趕到的時候,會議已經過了一半。觀察了一下參會者的神色與會場的氣氛,善于察言觀色的外交部長心里大概有數了。
一向和顏悅色的趙潤東面色鐵青,肯定與彭茂邦起了爭執。
二炮司令衛長江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大概再次保持沉默,沒有發表意見。
海軍司令英常徽面紅耳赤,還時不時的瞟彭茂邦幾眼,明顯與陸軍司令意見相左,且剛剛進行過激烈爭論。
空軍司令嚴宇擎氣定神閑,看樣子沒有得罪誰,也沒有被誰得罪。
由此黃國巍得出了結論:彭茂邦主張發動地面戰爭,讓陸軍唱主角;英常徽堅決反對打地面戰爭,希望由海軍擔綱,他的意見得到了國防部長的支持;嚴宇擎沒有偏向誰,不管是陸軍唱主角,還是海軍唱主角,都離不開空軍的支持;衛長江沒有表態,反正沒有二炮多少事。
在紀佑國旁邊的位置坐下時,黃國巍迅速觀察了一下元首的神色。
元首還在沉思,大概正在權衡幾位將軍的建議。
用不著細想,黃國巍就知道元首肯定沒有表態。他太了解元首的性格了,爭論問題的時候,為了讓別人敢于發表意見,元首從來不會提前表明態度。雖然元首會參考別人的意見,有的時候還會采納別人的建議,但是從來不會被其他人的觀點所左右,不管是意見,還是建議。
“關鍵不是打與不打,也不是怎么打,”趙潤東的話很有條理,也很有分寸,“而是打的目的,以及如何以最小的代價達到目的。”
“老趙說得沒錯。不過我要補充一點。即印度政府地目地是什么?”紀佑國迅速掃了一眼參會人員。“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們不但要清楚自己地目地。還要明白對手地目地。彭將軍與英將軍提出地兩套方案都具有參考價值。我想了解得更詳細一點。老彭。你先來吧。”
彭茂邦點上了煙。趁機迅速思索了一番。說道:“我地主張很明確。目地也很清楚:借此機會收復藏南地區。以往。我們有所顧忌。所以一直忍讓。既然現在與印度撕破了臉皮。就要一不作二不休。出兵收復藏南地區。無論這場戰爭地結果如何。印度都會把我們當作頭號敵人。實際上。在此之前。印度一直把我們當作頭號敵人。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立即收復藏南地區。不能把問題再擱置幾十年。”
紀佑國還沒開口。黃國巍就知道。彭茂邦地觀點不會被采納。
作為陸軍司令、總參謀長。彭茂邦是一名非常優秀地軍人。卻不是一名出色地政治家。他看到了軍事行動帶來地利益。卻沒有看到由此產生地損失。
收復九萬平方千米地失地。關系到民族利益。卻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地性質。
共和國沒有直接參與印巴戰爭。在剛剛發布地聲明中也沒有提到與戰爭有關地字眼。表明紀佑國在盡量回避戰爭。如果出兵藏南地區。不但會使共和國與印度直接交戰。還會導致戰爭重點發生轉變。作為戰爭地直接參與者。共和國將遭到西方國家主導地國際社會地排擠。給西方國家提供制裁中國地口實。甚至讓絕大部分國家認為:為了收復藏南地區。共和國蓄意挑起印巴沖突;導致戰爭地性質發生變化。
這不但不是紀佑國希望得到的結果,還是紀佑國竭力回避的結果。
紀佑國沒有表態,而是朝英常徽看了過去。
“我覺得,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地面戰爭。”英常徽滅掉了煙頭,說道,“地面戰爭打響,將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傷亡,會對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藏南地區有數百萬印度人,我們收復藏南地區之后,怎么安置這些人?海上作戰不但不存在這些問題,還能最大限度的打擊印度的信心與野心。從長遠看,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比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艱難得多,如果能夠打掉印度海軍,至少能獲得十到二十年的和平與穩定,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黃國巍露出了一絲笑容,雖然英常徽也沒有說到重點,但是大體上符合紀佑國的想法。
“海上作戰的具體戰術如何?”紀佑國仍然沒有直接表態。“簡單的說,就是海軍有沒有把握打敗對手,獲得勝利。”
“我們有絕對的把握。”英常徽顯得信心十足。“我們將向巴基斯坦南部的空軍基地部署戰術航空兵,加上正在阿拉伯海活動的特混艦隊,以海空聯合作戰的方式殲滅印度西部艦隊。”
紀佑國微微點了點頭,朝彭茂邦看了過去。
“我與巴基斯坦總參謀長通了電話,巴基斯坦隨時可以為我們提供支持。”彭茂邦沒有再提他的觀點。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