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到大規地面戰斗結束,前后僅16天。
美軍在戰場上表演,共和國卻在“埋頭做事”。
5月12日,王元慶與廣西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主任葉致勝出席了“中重公司”在北海總部的奠基儀式。+慕華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把“中重公司”的業務拓展到20個以上的國家,到2022年將年營業額增加到1c00億元以上。奠基儀式結束后,+慕華還以“中重公司”的名義向廣西所國家級重點大學捐贈5000萬獎學金。
次日,+慕華在南寧與廣西大學的6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簽署科研資助合同,“中重公司”以“委托研究”的名義,每年為6所實驗室分別提供250萬到750萬科研經費,資助在電子、材料、機電、化工等領域的科研工作。
“中重公司”進軍科研領域不值為怪,可動作之快,讓很多人感到驚訝。
作為軍火貿易公司,“中重公司”要想拓展業務,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向民用領域進軍,二是向軍火生產領域進軍。
以“中重公司”的背景,前者明顯不可行。如果需要拓展民用領域,不管是+慕華、還是幕后出自的+彥博、李成文等人都不需要以“中重公司”的名義進行。“中重公司”的發展方向就是涉足軍火生產,最終成為集基礎研究、工程開發、制造生產、推廣銷售為一體地“軍火集團”。
與普通行業不同,軍火行業的門檻非常高。
如果不是國家支持,“中重公司”能否誕生都是個問題。從銷售轉型為生產,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與西方的軍火制造商相比,“中重公司”的底子非常薄。+慕華首先要做地就是掌握幾項關鍵技術,在軍火開發領域獲得發言權。
在國家沒有批準“中重公司”涉足軍事技術開發之前,只能與國有科研單位合作。
+慕華將“中重公司”總部遷往廣西。與王元慶任廣西代主席有很大關系。“中重公司”向廣西地大學捐贈獎學金。與大學研究機構展開合作。基本上都是由王元慶一手促成地。這么做。不但能夠促進廣西經濟發展。在教育與科研領域做出更大貢獻。還與國家將廣西作為試點地區有密切關系。
趙潤東將王元慶“下放”到廣西。就是希望王元慶在廣西搞出點“名堂”來。
作為紀佑國地得意門生。王元慶到廣西后就大燒了“三把火”。一是嚴肅官場紀律。廣泛任用年輕有為地干部。剔除部分思想僵化地老干部;二是端正社會風氣。組織為期半年地打黑掃黑行動。僅僅月份就鏟除了5c0多個涉黑團伙;三是落實中央政府早已下達地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重點為3000萬農民與500萬城市貧困人口解決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關系到民生地基本問題。
這三把火燒下去。王元慶成了全國家喻戶曉地自治區代主席。
在廣大民眾眼里。王元慶做了這些還不夠。能否使廣西地經濟得到發展。給老百姓帶來實際利益才是關鍵。
王元慶燒地“第四把火”就是重點建設北海經濟特區。
早在本世紀初,中央就確定北海為面向東盟國家的經濟示范特區,只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北海地建設速度一直不是很快。在王元慶到任的時候,很多公司圈占地廠房用地長滿了雜草,很多建設了一半的工廠成了廢墟,很多建成的工廠變成了倉庫。
擺在王元慶面前的問題非常嚴峻。
份,王元慶親自跑回中央向趙潤東要了在北海高經濟試點工作的特權。
回到廣西前,王元慶“順道”拜訪了+彥博等人,與他們達成了一大堆合作協議。+彥博承諾在北海港投資上百億,將北海港打造成共和國最重要的商港;李成文答應在北海、桂林、南寧、柳州等地投資上百億,興建高檔賓館、投資旅游業等;葉永畿答應在廣西投資上百億興建水電站與風電站,興建民用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在廣西農村地區投資建設生物能源系統;龍譽騰與書濤也分別答應在廣西投資數十億元,推動廣西經濟發展。當然,這些承諾不會立即兌現,需要好幾年地時間才能顯現出效果。
隨后,王元慶與+慕華達成協議,讓+慕華將“中重公司”總部設在廣西。
王元慶開出的條件也非常誘人,除了允許“中重公司”資助貧困大學生,與大學實驗室進行合作之外,還承諾設法說服中央,允許“中重公司”進軍軍事科研與軍火生產領域,為“中重公司”預留建設軍火生產基地土地,
政策上給予“中重公司”最大幅...-->>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