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那些大名鼎鼎的戰斗英雄,隸屬于第15空降軍第15李東石上士只算得上共和國百萬官兵中最普通的一員。
李東石并不出名,可他的親大哥李東海卻非常出名。
在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中,作為空軍“志愿參戰人員”的李東海上尉駕駛j-10戰斗機執行轟炸伯坦果德防空指揮中心的任務時,戰機被導彈擊中,上尉英勇殉國。隨后,空軍追授李東海上尉“特級戰斗英雄”稱號。
當年,李東石還是四川大學的三年級學生。
在大哥的墓碑前,李東石發誓要加入空軍,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
對已經211歲的李石來說,要想成為飛行員簡直是天方夜譚。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航,飛行員都從高中應屆畢業生選拔,接受3到的培訓,然后編入作戰部隊。無特殊情況,空軍不會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
20166年,李東石實現了“夢想”,成加入空軍,只不過不是飛行員。
到空降兵訓營報到之后的3個月,李東石一度打算放棄“理想”。魔鬼般的訓練、沒有人情的教官、同伴的異樣眼光,幾乎讓李東石精神崩潰。作為當年唯一以本科生身份加入空降兵的“新兵”,李東石不但沒有受到特殊照顧,還受到更加嚴格的要求。
與其他18歲到19歲的新兵比,李東石不但年紀大,而且身體素質差。
每,其他新兵跑1萬米,教官卻要李東石跑2萬米,跑不動,就拿皮鞭抽。每天,其他新兵做1c0個仰臥起坐、俯臥撐與引體向上,教官卻要李東石做個,做不了,就拿棍子打。
空降兵。自從誕生地那一天起。就是:軍最精銳地突擊力量。
在空降兵訓練營。沒有人、:有憐惜、沒有同情、甚至沒有眼淚。只有汗水與拼搏。結果沒有倒下與站。只有誰能留下。誰必須離開。
最終。憑著從不服輸地意志和哥哥地“影響”。李東石不但挺過了3個月地新兵基礎訓練。還成為全連尖兵。
編入作戰部隊之前。李東石就榮升預備役上士班長。
在隨后為期半年地實戰訓練。李東石親眼見到2新兵在進行“戰場心理素質訓練”時。因為忍受不了彈雨橫飛產生地恐懼。在最不應該地時候從泥潭里爬了起來。被子彈無情地奪走了生命。除了教官拖走尸體時地短暫停頓之外。其他新兵沿著同伴留下地血跡。在彈雨地壓制下爬過200米地泥潭。
進入第三階段技能訓練時。李東石所在連地1名預備役班長在進行跳傘訓練時。因為降落傘沒能打開。從250米高空摔到了堅硬地地面上。救護人員找到他地時候。根本辨別不出人地相貌。為了不讓摔碎地內臟流出來。救護人員不得不先用繃帶裹好支離破碎地尸體。再搬上救護車。
20177年9月,李東石成為了第15空降軍的現役上士班長。
營長為他佩帶上軍銜的時候,李東石沒有半點激動的感覺。經過三個階段的訓練,李東石已經完全變了。
每一個加空降15軍的新兵都變了。
他們不再是需要家長關懷地孩子、不再是需要老師教導的學生、不再是初入社會地青年,他們是鋼鐵般的軍人。
“最快、最好、最強”地空降兵信念烙在了他們的靈魂深處。
只是,此時李東石不再是空軍地戰士,而是陸軍的戰士。
按照紀佑國制訂的軍事改革計劃,空降15軍與空降16軍整體劃歸給陸軍,并且由以前的軍-師級指揮體系改編為軍-旅級指揮體系。
改編后,空降15軍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
除了保留1個空降旅之外,隸屬于空降15軍的另外2個旅全都改編為空中突擊旅,主要作戰方式不是空降,而是低空突擊。
李東石所在的第153空降旅就是空降15軍唯一的部隊。
接到戰備命令后,空降153在2個小時內完成了戰備動員,小時后李東石所在的第1533營就到達廣西百色的空軍基地,進入了最高戰備狀態。天黑前,另外5個空降營也先后到達。
下午5點過,營長宣布了一條“好消息”。
1533營將作為先頭部隊,首先出發,為其他營奪取空降場。
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
首先空降,意味著第1533營將在敵人高射火力的打擊下進行空降,著陸后還得迅速消滅空降場的敵軍,建立防御陣地。
李東石沒有多想,其他官兵也沒有多想。
吃過晚飯后,李東石將班里其他8官兵集中了起來。
“戰車處于最佳狀態。”說話的是班里最特殊的成員,空降戰車駕駛員欒玉廷。“出發前,我會再檢查一遍。”
李東石點了點頭,對兩名士兵說道:“小張、小王,
助檢查戰車。”
&nbs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