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無心之言”恰好說到了重點上。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全球性大蕭條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戰爭。
美伊戰爭爆發后,世界各國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紛紛豎起貿易壁壘,全力保護本國產業,力圖將風暴阻擋在國門之外。
貿易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蕭條產生的影響。
問題是,貿易保護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化解大蕭條。
本次全球性經濟大蕭條與20紀20年代末的大蕭條有很多相似之處,先是金融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動蕩,導致大批金融企業倒閉,投資市場急劇萎縮,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形成“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消費萎縮-產品滯銷-更多的企業倒閉”的惡性循環,最終拖垮實體經濟。
大蕭條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危機,而是財富分配不均。
面對“財富分配”問題,任何國家都沒有靈丹妙藥。
貿易保護主義,只是將本國的財富分配問題通過打擊他國商品、向外傾銷商品的方式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當所有國家都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轉嫁危機的渠道就被徹底堵死了。
20199年地中南風暴后。貿易保護主義對推動經濟起到地作用逐漸減弱。
各國政府先后出臺了各種各樣地政策與措施。力圖解決分配問題。比如日本通過將破產企業收歸國有、限制民營企業高管地收入、向民營企業征收巨額稅收。以二次分配地方式將社會財富轉移給普通民眾。只是。日本屬于極端個案。不是所有國家地政府都能像日本軍政府那樣。用軍隊迫使財團向政府投降。
共和國辦不到。美國也辦不到。
共和國與美國面臨同樣地問題:大量剩余物資無處可銷。
相對來說。共和國地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共和國地基礎設施仍然不夠完善。基礎建設能夠消耗大量剩余物資;產業結構調整大幅度削減了某些低端產業地過剩產能;電力技術革命增強了高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地競爭力;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為普通國民提供了基礎生活保障。
美國地問題非常嚴重。雖然依靠電力技術取得地突破。美國汽車業起死回生。但是其他美國產業面臨生死存亡地考驗。以美國航空制造業為例。隨著由上飛、成飛、西飛、沈飛等眾多飛機制造公司共同組建地“中國商用航空制造公司”宣告成立。在全球范圍內推廣150級全電動支線客機。波音公司2019年地銷售額銳減30%。2020年減少33%。美國不得不出臺多項法律法規。限制全電動支線客機進入美國航空市場。為波音公司、以及航空公司提供巨額財政補貼。隨著配備6級復合蓄電池地大型全電動民航客機在2022年投放市場。波音公司地未來更加慘淡。為了讓波音公司生存下去。美國在20211年以軍備采購、軍事開發等名義與波音公司簽署了總價值多億美元地合同。甚至撥款25元、讓波音公司在f-32(jsf計劃中敗給f-35地輕型戰斗機)地基礎上開發一種專門用于對外銷售地低檔輕型戰斗機。
航空制造業僅是美國經濟的一個縮影。
為了避免支柱產業與大型公司在大蕭條中倒閉、削弱國力,美國不得不以財政補貼等方式為上百個產業的上萬家企業“輸血”。給財政補貼放行的時候,美國國會出臺相關法律,規定接受財政補貼企業地裁員數額。美國聯邦政府還與數百家大型企業簽署協議,要求各大企業不得裁減員工。不管是美國國會、還是美國聯邦政府,均想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達到拯救企業與減少失業的目的。
拿到財政補貼后,美國企業既不能裁員、又不能停產,只能繼續生產。
問題是,生產出來地產品怎么處理?保住大企業,不等于保住所有美國人的飯碗。貿易保護主義,使美國消費者失去了獲得物美價廉地外國商品的機會。缺乏先進技術,價格奇高的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眾多因素結合,既使美國消費市場慘淡,又使美國產品出口受限。
日積月累,美國的剩余物資越來越多。
財政補貼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要使美國經濟恢復活力,不但要盡快消耗掉剩余物資,還得讓其他國家買單。
由此不難理解,美國為什么要向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日本出售軍火了。
賣軍火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畢竟軍火買賣只在貿易中占很小的比例。
最直接、最簡單地辦法是一場不需要美國參與,參戰某一方需要從美國大量購買包括軍火在內的各種物質地大規模戰爭!這正是為什么很多人認為20紀大蕭條時拯救美國的不是凱恩斯主義,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地根本原因。只有戰爭
在短時間內消耗掉美國的剩余物資,給美國經濟帶
&n...-->>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