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龍在平壤呆了2天,與金哲男進行了3次正式會晤。
23日,金哲男設國宴招待龐興龍。次日上午,朝鮮內閣總理金俊英與外務相盧哲斗發表聯合聲明,宣稱朝鮮已與共和國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合作條約與協議,共和國是朝鮮“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朝鮮高調表態,無是借共和國“壯膽”。
按照共和國外交部隨后公布的消息,龐興龍在訪問朝鮮期間,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哲男商討了東北亞局勢與日本核問題、增進了雙邊友誼與互相信任,隨后與朝鮮簽署了《友好互助條約》(追加條款)、《經濟合作備忘錄》、《雙邊貿易諒解協議》、《中朝經濟與民間交往互信協議》等以經濟貿易交往為主的雙邊文件。
毫無疑問,共和國的態度“低調”得多。
《友好互助條約》(追加條款)主要涉及到在不對第三方構成威脅的情況下,共和國向朝鮮提供防御性武器裝備,幫助朝鮮完善國防力量,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作為交換條件,朝鮮向共和國核查機構單方面開放國內核設施,承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將核武器瞄準共和國。沒有對外公開的內容是,共和國向朝鮮提供核保護傘,培訓朝鮮空軍的飛行員與技術類人員,朝鮮將已經生產出來的核彈頭與核裝置交共和國進行改造,保證在未得到共和國允許的情況下絕不使用核武器。
可以說,這是龐興龍在平壤的最大收獲。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金哲男做出了對朝鮮最有利的選擇。后來證明,朝鮮僅僅只有3具重量達到數噸、還不怎么可靠的核裝置。這些核裝置全部埋設在朝韓停火線附近,準備用來抵抗美韓軍隊地大規模地面進攻,幾乎沒有實戰價值。也就是說,朝鮮實際上不具備核威脅能力。
交出數量少得可憐的核裝置,朝鮮得到了共和國的全面國家安全承諾與保證。
《經濟合作備忘錄》主要是共和國幫助朝鮮發展經濟,基本是單方面的援協議。按照相關規定,共和國將在未來1內向朝鮮投資數百億元,幫助朝鮮建設與完善國家基礎設施;以國家擔保形式鼓勵國內資本前往朝鮮投資,朝鮮為共和國資本提供最優惠的稅收政策;共和國每年以國內價格向朝鮮提供150萬噸大米與面粉,向朝鮮提供先進農業技術,幫助朝鮮解決糧食生產問題等等。
嚴格地說。“備忘錄”是“金氏家族”保命護身符。
雖然朝鮮經濟非常封閉。對外貿地依存度并不高。但是朝鮮離不開外界地援助。更需要用外匯購買維護政權與國內穩定、包括武器裝備在內地必需物資。以往。朝鮮主要依靠向其他國家出售軍事技術、特別是彈道導彈技術與核技術換取外匯。按照非官方統計。僅在211世紀前5年。朝鮮就通過出售彈道導彈技術從伊朗等國獲得至少50元外匯。隨著金融危機爆發、伊朗戰爭打響、大量反導武器問世。朝鮮地“導彈外匯”劇減。如果朝鮮政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隨著外匯減少。無法進口維持國家穩定地必須物資(其中包括很多在其他國家非常普遍地藥品)。“金氏家族”必然完蛋。
共和國地援助。能夠在很大地程度上解決朝鮮面臨地問題。
比如。朝鮮提出地國家基礎設施項目中。既有公路、鐵路、橋梁、機場、通信網絡、水利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等等傳統意義上地“基礎設施”。還有包括醫院、學校、制藥廠、化肥廠、食品加工廠、水電站等等以往屬于“工業設施”或者“公共設施”地非傳統“基礎設施”。
再比如。朝鮮與得到政府擔保地民營企業地主要合作項目。主要為共和國已經淘汰地紡織、皮革加工、造紙、礦業等等既需要大量勞動力與能源。又會造成嚴重污染。還沒有多少附加值地低端工業。朝鮮沒有引進高科技企業。除了集中力量解決國民地生活問題、提高國民地生活保障之外。主要與朝鮮教育落后、缺乏足夠地技術工人有關。
毋庸置。朝鮮成為了共和國產業結構調整地受益者。
按照朝鮮與共和國政府、民營企業簽訂地協議,除了保證朝鮮民眾的日常需要的產品之外,大部分由朝鮮生產的工業產品均將銷往共和國,滿足共和國市場對低端產品的需要、為朝鮮創造外匯收入。
《雙邊貿易諒解協議》就是雙方相互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解除貿易壁壘。
短期來看,這項協議對雙方都有好處。朝鮮可以從共和國獲得大量廉價商品,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共和國可以獲得一個200萬人的大市場,解決上千家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問題,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長遠來看,雙方仍然能從中獲益。朝鮮可以將大量低
輸入共和國的龐大市場,不用擔心出口問題;共和量廉價低端產品,向購買力增強的朝鮮消費者出售高端產品,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