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將美國趕上談判桌的不是天軍,而是海戰后,很多人在評價共和國海軍的時候,都會提到一點,即在對美作戰中,包括華劍鋒在內的共和國海軍高層都有一種病態的觀念,那就是只有將美國送回石器時代。才能徹底消除美國產生的威脅。
這中觀念,對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行動,以及整場戰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這也很好理解。
大戰期間,與美國交戰的主力就是共和國海軍,別說天軍,就連陸軍都沒有機會插手太平洋戰爭。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將領非常清楚美國的戰爭潛力,也非常清楚美國對共和國構成的威脅,所以才會產生如此極端的想法。有一點足以證明這個觀點,即共和國海軍陸戰隊也有著類似的想法,即認為只有攻占美國本土,才算得上是徹底打敗美國。所以積極主張登陸美國的是陸戰隊,而不是陸軍。
當這種觀念變得根深蒂固,自然會對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
可以說,大戰期間,共和國海軍作戰的第一原則就是把美國海軍趕盡殺絕,不留任何余地。在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打擊的時候,也用上了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當時積極主張對美國進行戰略打擊的是海軍!
根據戰后解密的資料,早在四年。共和國海軍就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一份絕密作戰計共,其中明確提到。在奪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權之后。用已有的大口徑電磁炮、以及正在開發的凹千克級電磁炮向美國本土的主要城市、工業中心與軍事基地投擲核彈頭,用一場全面的戰略核打擊來摧毀美國,迫使美國政府投降。為了證明該計劃具有可行性,海軍還提交了一份詳細的戰斗統計報告,即在之前的戰斗中,還沒有任何一種防御系統對電磁炮投射的炮彈進行了有效攔截。更重要的是。因為電磁炮的投送能力是其他投送手段的幾十、甚至幾百倍,所以就算美國擁有能夠攔截炮彈的防御系統,也可以通過增大彈藥投送量的方式來提高突防率。
萬幸的是,這一作戰方案被最高統帥部否決了。雖然當時共和國有足夠的核彈庫存。甚至可以說,只要共和國當局愿意,用核彈頭將美國從地球上抹掉都不成問題,但是核戰爭違背了共和國的基本利益,而且一場毀滅性的核戰爭不會有贏家。因為歐洲已經參戰,而且是以共和國盟國的身份參戰,加上還有大量國家保持中立。所以就算是一場規模有限的。以迫使美國當局投降的核戰爭。也會使共和國失去本應取得的勝利。
當然,共和國海軍也沒有因此放棄。
到算底之前,共和目海軍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好幾份旨在將美國徹底打回石器時代的戰爭計劃小甚至聯合陸戰隊提交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地面戰爭計劃。按照這份計劃。海軍奪取制海權之后,將用3個月孫個月的時間對美國本土沿海地區的重要城鎮與軍事基地進行全面打擊,削弱美國的本土防御能力,然后讓陸戰隊在美國東部、東北或者墨西哥灣地區登陸,以攻占華盛頓、紐約為最終目的。
為了說服最高統帥部,海軍在這份計劃中提到了兩個要點。
一是在地面戰爭發動之后,并不急于向內陸推進,以此控制地面戰爭的煩模,并且降低作戰傷亡與作戰消耗。攻占華盛頓之后,如果美國當局不肯投降。而是按照戰略計劃將首都轉移到丹佛,繼續負隅頑抗的話,則在美國西海岸地區打一場規模有限的地面戰爭,占領洛衫礬,并且出兵五大湖區,控制芝加哥與底特率,徹底控制美國的工業區。讓美國喪失繼續戰斗下去的基礎力量。到這個時候,如果美國當局仍然不肯投降,就以戰略轟炸的方式摧毀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所有城鎮。再出兵占領。
當然,這么宏大的戰爭計劃,肯定得有理論依據。
海軍的依據就是,只有這樣,才能在盡量減少無辜人員傷亡的情況下。以最小的代價擊敗美國。當然,這只是放在臺面上的理由,而真正的理由,應該是海軍為此提出的鼻二個要點。
這就是,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戰后肢解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