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實力計算的話,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丹、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伊拉克與敘利亞都算得上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盟國,而這些國家對待戰爭的態度,左右了集約集團的戰略決策。
毫無疑問,絕對不是所有盟國都接受談判方式。
拿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來說,因為這三個國家都遭到美國直接與間接侵略,所以在要不要與美國談判的問題上非常一致,即堅決反對談判。要想提前結束戰爭的話,就只能是美國無條件投降,否則就應該將戰爭進行到底,以徹底摧毀美國的方式收場。事實上,這三個國家在根本性問題上也不完全一致,伊朗是想借此擴大發言權,與共和國在海灣地區未來發展的問題上討價還價,伊拉克與敘利亞則是希望借此得到共和國的支持,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不是聽從埃及的指揮。當然,要不要徹底打垮美國,或者是徹底摧毀美國,都不是這三個國家領導人能夠關心的問題。
與之相反,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印度都認為沒有必要把戰爭進行到底,如果能夠減少戰爭傷亡。讓成千上萬的將士能夠回家與親人團員,即便是損失一些利益,也應該以談判的方式收場。當然,這幾個國家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盡快結束戰爭,使本國恢復正常秩序減少戰爭帶來的損失。
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已經打得夠久的了。
征求了主要盟國的意見之后,共和國當局已經意識到,反戰情緒已經高漲,如何迅速結束戰爭才是關鍵問題。
受此影響,第三次通過瑞士發出談判請求之后,共和國當局正式承認與美國進行了秘密接觸,并且在集約集團內部發起號召,成立談判委員會,專門負責與美國的停戰談判工作。
顯然,這不是美國想要的。
讓其他國家加入談判,只會增加談判的難度。
事實上,共和國也不見得能夠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因為歐洲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插上一手,要求以盟國身份汁進攻者來說。戰略打擊無疑是減少傷亡的最佳手段。“一
早在力世紀的最后一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就在巴爾干地區打了一場以戰略打擊為主的零傷亡戰爭。用數十天的高強度轟炸打垮了南斯拉夫。可以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完全依靠戰略打擊打垮對手的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講,追求零傷亡是每一位戰略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