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是拿了林天的錢的,也不好什么成績都做不出來。
“等會我拿一些廠里的資料過來,你們幾個人輪流著看,最好在下午過來前都看完。”林天說完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把以前做過的計劃書都拿了出來。
太久沒翻動了,紙張都有點發黃。
他們幾個不單要知道廠區的生意,還要知道紅星村還有哈市的生意。
既然做整個組織架構的梳理,他以前的生意自然不能落下。
哪怕在紅星村那邊很難執行,但也要提前整理出來。
除了計劃書,林天還找了其他資料出來,一些商業機密,林天再單獨抽了出來,但是也不影響了解他手里的所有生意。
“你們分成四份輪流看吧。”林天捧著一沓資料過來。
臨走前還和他們說了上下班,還有吃飯的時間。
這些事應該行政人員和他們說的,因為沒有這部門也沒有這崗位的工作人員,只能自己來。
雖然對于林天來說不是大事,但就是這些細致末梢的事,挺浪費他的時間的。
希望張冬至他們幾人盡快把組織架構搭起來,然后開始招人。
在人沒招到之前這些瑣事就讓他們四人兼顧著吧,那自己和家聲就不用管這些瑣事了。
張冬至在林天走后把桌上的資料分成四份,讓大家一人拿一份先看起來。
這資料還挺多,還以為林天在創業的初始階段不會記錄下來。
看來他對林天還是有很大的偏見。
就憑林天一個從偏遠地方出來的人,能有現在的成就,他就不能因為自己讀了幾年書而輕視林天。
杜睦晨、嚴展、于江濤等人倒沒想這么多,看著手里的資料,震驚地說不出話來。
資料上寫的東西都太細致了!不!應該說是太有系統性了!
商業布局簡直和書上寫的差不多。
總覺得林天在辦第一間廠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掌握了做生意的基本邏輯。
不像小打小鬧,而且也沒有中途摸索的過程。
寫出來的都是可行性方案,實施下去自然都沒有出錯。
辦的廠開的店都很自然地賺到錢。
順利到不可思議。
大家最喜歡看的還是林天寫的計劃書,還有后續實踐過程的要修正的地方。
兩相一結合,拿出去都能開個一模一樣的廠。
當然一些生產配方,也就是辦廠最關鍵的東西,這些資料里沒有。
還有銷售的渠道,這堆資料里也沒寫。
工廠、作坊每天都能生產不少的產品,如果只靠一兩家店往外售賣,也沒辦法賣得完。
所以肯定有其他銷售渠道。
但是他們才剛來,也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該問。
他們現在的任務就是熟悉林天所有的業務,然后將它們都獨立開來。
其實這事還挺難的,因為廠里的管理人員比較少,通常是一個人管兩個廠。
因為現在的廠不大,還能管理得過來,但聽林天的意思以后要擴大規模,現在得先分開。
那現在分開了,管理人員從哪里來?
張冬至把這個難題記在筆記本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