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計劃破滅,行星發動機的遺址研究》
——舊歷元年,大事記其一
看到第一頁長串標題,林風頓時來了興致。
尤其是流浪地球計劃,可是貫穿整個舊地球時代末期,到如今廢土末世的關鍵事件。
如果沒有當年進化聯盟,提出的流浪地球計劃,以應對太陽風暴的滅世危機,人類包括整顆星球,都會在高能射線中,承受數百度乃至上千度的高溫,化作一片焦炭。
屆時哪怕深入地底數百米,建立地下避難所,也沒法抗住持續的風暴增溫。
更重要的是,太陽風暴拋灑的射線和能量波沖擊,會將地球90%以上的水源,全部蒸發吹走。
屆時哪怕有少部分的幸存者,在危機過后重返地表,也會因為一片荒蕪焦土的地表,舉步維艱。
尤其是水源的稀缺,無法完成將太陽能量固定的光熱循環,能養活的人口數量已經被限制死。
人類依然逃過不滅絕的可能。
而且因為進化者的存在,對高能食物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
當代表武力值的他們吃不飽時,社會秩序和整個系統的運轉,都會面臨崩塌。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當時的進化聯盟才啟動流浪地球計劃,讓原本處于太陽系宜居帶的地球,逃離已經行駛了四十億年的軌道,前往新家園。
此刻林風正全神貫注的,翻看著手中紙張記載的背景。
有關于舊地球時期記載,估計也只有廢土之前的黑暗動亂的舊歷時代,才能夠詳細準確記錄下來。
畢竟那個年代走出避難所的幸存者,大部分都是大災變的親歷者。
其中不乏有一階二階,甚至三階王者存在,他們對那個時代的了解程度,遠比當年只有四級強化的林風,來的詳細。
而隨著背景交代后,有關于流浪地球計劃的后續進程,也展現在林風面前:
大災變末期,人類通過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來自宇宙的飛船殘骸,除了一部分化作流星,掉落在地球外……
這批宇宙飛船的主體,尤其是尾部的動力系統,依然沿著慣性路線,朝太陽系中心的恒星飛去。
其實普通殘骸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畢竟太陽本質上,可是一顆表面數千度,乃至上萬度的核聚變熔爐,內部核心溫度甚至能高達一千五百萬度!
在環繞銀河系公轉期間,有不少小型隕石或小行星碎塊,撞在上面,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無論是巖石還是金屬,都會還沒接觸之前,就直接融化,甚至氣化漂浮開來,對太陽毫無影響。
但問題是外星飛船的殘骸,尾部必然有著動力熔爐,而且至少都是核動力。
根據當時對掉落在地球的碎片分析,這些外星飛船,已經掌握了可控核聚變,且能實現小型化。
更為恐怖的是,為了適應宇宙航行,方便獲取啟動熔爐的燃料,外星飛船尾部直徑達到五百米的動力裝置,采用的重核聚變技術。
也就是之后,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的可行性來源。
但重核聚變,需要足夠高的壓力環境才能啟動。
像普通最基礎的氫核聚變,只是它的點火方式,相當于炸藥的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