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圓球足足有四米寬,兩米半徑,里面溫度奇高,需要不斷用黏土、細沙,以及涼水進行散熱。
而十多根大腿粗的管道,卻在源源不斷的給它輸送能量。
這一畫面遠遠超出林風的認知。
他想不明白為什么戰艦內部,會存在這樣一個不合理的危險玩意。
附近幾十名工人,一直在用泥沙淡水給它進行降溫,稀松平常的沙粒,在短短幾分鐘內,便被加熱到兩千度的高溫。
而沙粒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也被稱作石英砂。
在石英砂加熱到一千七百度時,便會融化形成液態的玻璃狀物質,然后冷卻成軟化的玻璃。
這也是玻璃產業的主要塑型階段。
曾經誕生出一些職業的吹玻璃工人,不過綠洲的電車產業,光伏板所需的玻璃外殼,只需要透光率一個屬性要求,使用模具進行提純和加工即可。
當下就有另一批工人,將滾燙圓球的下方融化的液態玻璃,用工具挖出,放置在一旁進行提純。
主要是沙粒中還含有各種金屬元素,比如鐵鋅銅等,摻雜這些雜質,會讓冷卻形成的玻璃發生變色。
綠洲很多代步車的車窗玻璃,采用的就是液態玻璃底部,含有大量雜質部分。
做出來的茶色或墨綠色車窗,能很好反射太陽光,降低車內溫度。
而去掉表面浮沫的雜質層,以及底部沉淀的金屬層后,剩余中間段液態玻璃,就是品質尚可的。
它們被拉去前方另一生產車間,進行合模成型,鍛造成一塊塊統一尺寸的光伏蓋板。
鍛造完成后,還會根據透光度的進行品級劃分,也就是當初林風在獵荒公會的曙光店中,看到店長給出的不同套餐。
越低端氣泡等雜質越多,發電效率也越低下,反之越好越高,比如綠洲戰艦,采用的就是品相最好的。
綠洲鎮的電車產業鏈,最關鍵一環的玻璃板,就在林風眼前展露。
但讓林風感到疑惑的是,眼前這一顆滾燙金屬球的能量來源,到底是什么。
畢竟綠洲戰艦兩翼的光伏電路板,發的電都給后面三臺巨型電力發動機了。
而當林風正準備提出疑問時,一旁的蘇安神甫,已經帶著手頭的材料,來到了金屬圓球邊上,一處連接的工作臺。
這里是接洽液態金屬的地方。
用來給金屬球降溫的砂石黏土,里面除了占比一半以上的石英砂,還有大量的金屬元素。
其中以鐵元素最多,畢竟整個荒漠的地表環境,就是鐵銹的暗沉紅色。
被熔煉的鐵水,因為更重的原因緩慢匯聚一起,流入工作臺旁的陶土容器內,緩慢散熱降溫。
從橙紅色變成暗紅色,逐步流露出來銀質的鐵色。
這只是初步的熔煉鐵水,冷卻后只能得到生鐵,質地較軟。
要想將其鍛造成鋼,還要進行多次的反復熔煉,并加入一些碳元素,以增強它的強度和硬度。
不過這種粗制的生鐵,已經是很好的工業原料,一般會直接送到機車村,在那進行二次熔化成型,變成機車村中車輛的底牌和外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