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林察覺到氣氛不對,臉上的強硬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討好的神情。
他的音量不自覺地降低,近乎謙卑地說道:“嫂子,剛剛是我不對,我給您賠不是了。”
說這話時,他的眼睛里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似乎在盤算著什么。
“五十萬要是你們實在拿不出來,四十萬也成啊。這錢給了我們,好歹還姓沈,總比留給外姓人強,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沈建林口中的外姓人,不言而喻,指的便是沈清寧和沈清靜未來的夫家。
沈建章膝下只有兩個女兒。
在沈建林的觀念里,沈建章百年之后的財產必然會落到女兒們手中,這不就等同于給了外姓人嗎?
沈清寧將水杯輕輕放在桌上,眼角的余光瞥見母親的手猛地攥緊了圍裙,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她心里清楚,母親一直對沈建林重男輕女的思想極為反感。
回想起之前堂妹沈清影考上大學時,沈建林一臉不屑地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沒什么用,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給哥哥和弟弟掙娶媳婦的錢。
若不是自家及時伸出援手,提供了學費,沈清影恐怕沒機會去上大學。
“哥哥嫂子,建林話糙理不糙。”
嬸嬸在一旁附和著,臉上帶著一絲自以為是的得意。
“你們家只有兩個女兒,以后嫁了人,房子車子不都成別人家的了?還不如現在幫幫小武,以后他肯定會記著你們的好,等你們老了,還得靠小武給你們摔盆呢。”
嬸嬸說到后面,臉上的神情愈發自豪,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家兒子繼承財產的那一天。
所謂摔盆,是一種民間喪葬習俗。
相傳人死后,靈魂會被帶走,在經過奈何橋時,孟婆會讓靈魂喝下孟婆湯以忘卻前塵往事。
而摔盆則是為了警醒轉世的靈魂不要忘了親人。
按照習俗,老人去世后,摔盆一般由死者的長子長孫來完成。
如果死者沒有兒子,就由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子侄代替。
當然,讓子侄摔盆是要付出“代價”的。
因為摔盆就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財產應該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繼承。
他們夫妻倆唱雙簧似的,你一言我一語,心思擺的明明白白,目的就是覬覦沈建章家的財產。
人還活得好好的,他們就開始打起了死后財產的主意,這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
沈清寧只感覺一股怒火直沖腦門,胸腔里像是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火。
她剛要張嘴說話,沈建章卻先開了口。
“我雖然沒有兒子,但是我有女兒,等我死了,讓我女兒摔盆也一樣。”
沈建章的語氣堅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