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一米寬,兩輛板車不好會車。反觀南路,路寬一米五,有人打理,坑洼處有新石土填平。
丁時在檢查南路,發現了車轍印和馬蹄印,是馬車的痕跡。馬車在農村還是比較罕見,驢車騾車有耐力,牛日常拉車,可以犁地,作用更廣。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見,南面有大戶。
丁時在村口等待了一會,逮住了幸運兒問話,因為有官服在身,對方知無不言。
東路并沒有什么奇怪的,沿著小溪左右兩片農田,農田的后面是住房,住房多在高處。
南路住戶較為稀少,距離灌溉的小河較遠,這里的田地都是農民自行開荒出的農地。
南路長一里,盡頭是小王山,山高百米,在路的盡頭有一戶大戶。大戶老爺姓王,今年七十五歲,曾經官拜戶部侍郎,官居正三品。八年前告老還鄉,其在職期間,就在老家的基礎上翻蓋了新房,村里人都稱其為侍郎老爺。
侍郎老爺有一妻三妾,一共十二個孩子。大部分孩子都在外地,或為官,或有其他營生。老家只留有侍郎老爺的嫡長子一家,嫡長子人稱王員外。因為王家大多數子孫都有功名,有功名可以免除一定田地的賦稅,因此村里幾乎所有田地都寄在王家名下,王家坐享收租即可。
王員外不僅是大地主,而且還是小王村的村長,小王村的族長。不過,和他父親相比,他的子嗣比較艱難,只有一子一女。
王小員外今年三十五歲,生有兩子,大兒子十七歲,是一名秀才。小兒子十五歲,是一名童生。大家稱呼為大小少爺。
丁時問:“大小少爺都在家嗎”
村民回答:“大小少爺都在縣城學院讀書,每月回來兩天。”
丁時沒有追問,擔心打草驚蛇,于是謝過村民,自己朝侍郎老爺家去。
侍郎老爺家非常氣派,一條一米五寬的青石板路延伸到大門口,大門是雙開鐵門,左右兩只石獅子,門口有數名制服小廝清掃路面。
丁時沒有去侍郎老爺家,直接進山,攀爬上山邊一棵大樹,拿出望遠鏡朝侍郎老爺家看去。
雖然比不上小副本的王宅,但面積依舊很大,是一所四進大宅子。最后的一進稱之為后正房,后正房的堂屋掛白,一口棺木放在堂屋中。
丁時看的清楚,沒有人穿麻衣孝服,只有一名中年婦女戴白巾。丁時翻看系統副本百科全書,確定死者是中年婦女的孩子,并且是男孩。
剛想收望遠鏡,一個披麻戴孝的女人從后東廂房走了出來,背后還跟著一名膀大腰圓的婆子。這女人被婆子按壓跪在棺槨前,一動不動,并未哭泣。
中年婦女走上前給了女人一巴掌,用手捏住女人的臉喝罵。婆子給了中年婦女一根竹條。竹條抽打在女人身上,女人開始哭泣,中年婦女再補了一下后停手。
根據副本百科全書所說,披麻戴孝者要么是死者的老婆,要么是死者的女兒。
現在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丁時不確定是不是冥婚,那人是不是大丫,不僅因為沒照片,孝服還遮擋了臉龐,無法和鄭氏進行對比。
第二個問題是對方武力值。
王宅的左側是一個軍營,配備了馬廄、廂房、演武場、中軍帳篷。軍營藏匿在一片樹林的中間,樹林蔓延連接到王宅。王宅的一進院左側和軍營相通,伙房,宿舍都在這塊區域。
現在演武場上有十幾名騎兵正在練習騎射。
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