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王牌司機激勵計劃,對服務評分高、在線時長長、無投訴的優質司機,實行階梯式傭金返還!例如,月流水達到2萬,抽成比例從20%降至18%,達到3萬,降至15%!這意味著司機實際到手的收入大幅增加!口號是:在嘀嘀,服務越好,跑得越多,賺得越多!”
“第三,極速搶單,智能派單優化,技術團隊連夜攻堅,針對廣城路況和用戶需求,優化算法。”
“核心兩點:一是大幅縮短搶單響應時間,讓司機更快看到并搶到附近訂單,二是派單邏輯優先考慮司機當前位置和目的地,盡可能派送順路度高的訂單,減少空駛,提升司機單位時間的收入效率!后臺數據顯示,優化后司機平均每小時收入提升了約15%。”
戰略部署過后,不知道多少人在忙碌著,僅僅十幾分鐘。
行動,開始了!
嘀嘀的反擊,效果立竿見影!
消息如同炸彈般在司機群體中引爆!
閃電司機威信群:
“臥槽!真的假的?跳槽去嘀嘀就給一萬五?還保底一天八百?干一周就頂我在閃電干一個月了!”
“我剛問了我在嘀嘀的老鄉,他說是真的!錢已經到賬了!而且他們那個王牌計劃是真的,在其他城市也有活動,有人上個月流水三萬多,抽成才15%,到手兩萬五六!比我們這抽20%強多了!”
“還有派單!他們說嘀嘀現在派單特別順路,不像我們這邊經常派些南轅北轍的!”
閃電的線下招募點,開始變得冷清。
一些原本猶豫的司機,看到嘀嘀開出的天價轉會費和保底,直接掉頭就走。
更有甚者,一些閃電的中小車隊,在隊長看到嘀嘀給隊長額外的團隊轉會激勵后,開始整隊整隊地叛逃!
更讓閃電運營團隊崩潰的是,嘀嘀的派單優化效果顯著。
一些加入嘀嘀的司機很快發現,確實跑得更順,空駛少了,時薪高了。
這些真實的體驗,通過司機間的口口相傳和威信群,形成了強大的口碑效應,進一步動搖了閃電司機的軍心。
李明看著后臺司機流失率的曲線從前幾天的平緩陡然變成了近乎垂直向下的陡坡,臉色鐵青。
他對著負責司機運營的副總咆哮:
“攔截!給我去攔截!提高我們的簽約獎!也搞保底!快去!”
然而,閃電的保底和簽約獎,在嘀嘀的15,000轉會費,800日保底,階梯傭金返還的組合拳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而且,閃電的后臺算法優化并非一日之功,派單效率短期內難以追上嘀嘀的針對性優化。
釜底抽薪!
張杭這一招,直接動搖了閃電最引以為傲的本地運力根基。
高額的轉會費如同重錘,砸開了閃電的司機護城河。
而提升效率帶來的更高收入,則像磁石,持續吸引著更多的司機倒戈。
這場圍繞司機的暗戰,嘀嘀憑借精準的洞察、雷霆的手段和強大的執行力,初戰告捷!
但李明和王有德,絕不會坐以待斃。
張杭等著他們的反應。
補貼吸引了用戶,司機保證了運力,但決定用戶體驗和平臺運營效率的核心,最終落在冰冷的數據和精密的算法上。
廣城錯綜復雜的路網、瞬息萬變的交通狀況、海量的實時訂單需求,成為了嘀嘀與閃電技術團隊無聲的角斗場。
閃電的反擊果然開始了!
調整算法,制造真空。
閃電廣城技術中心,燈火通明。
技術總監趙博,頂著兩個巨大的黑眼圈,正在指揮團隊進行緊急調整。
“李總下了死命令!必須遏制嘀嘀的勢頭!用戶端補貼我們跟進,司機端我們在想辦法,現在技術端必須拿出手段!”
趙博的聲音嘶啞。
“趙總,我們的核心優勢是本地數據沉淀時間長,對廣城的小街小巷更熟悉,嘀嘀的全國通用模型在細節上肯定不如我們。”
一個算法工程師分析道。
“對!利用這點!”
趙博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調整派單算法權重,第一,優先派單給忠誠度高的司機,尤其是注冊時間長、近期無跳槽記錄、好評率高的,給這部分核心司機喂飽,穩住基本盤,第二,嘗試在嘀嘀高需求區域制造運力真空!”
他指著地圖上幾個被標紅的熱點區域。
如核心cbd、大型科技園晚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