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一眼,接起。
“張總您好,我是鄭書記的秘書小劉。”
電話那頭的聲音恭敬而干練:
“書記晚上想請您在‘聽濤閣’小聚,不知您是否有時間?”
聽濤閣,江州體制內小圈子心照不宣的私密會所,臨江而建,環境清幽。
“鄭書記相邀,我一定到。”
張杭回答得干脆利落。
傍晚,聽濤閣最雅致的包廂。
窗外是沉靜的江面,燈火如星。
江州一把手鄭書記,五十多歲,面容儒雅,氣度沉穩,親自起身相迎,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
“小張來了,快坐!嘗嘗這新到的龍井。”
幾道精致的江州本地小菜上桌,兩人邊吃邊聊,話題從江州近期的發展規劃,聊到威信科技落戶后帶動的就業和產業升級,氣氛輕松融洽。
鄭書記放下茶杯,目光溫和地看著張杭,話鋒自然地一轉:
“小張啊,你為江州發展做了不少實事,引進威信科技這樣的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就業,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了咱們江州的科技形象,是咱們江州本土企業家的標桿和驕傲啊!”
他頓了頓,語氣帶上幾分恰到好處的關切:
“最近聽說你那個新節目爸爸在哪兒,遇到點小麻煩?”
張杭笑了笑,神色平靜,仿佛那麻煩不過是拂過水面的微風:
“鄭叔言重了,一點小波折,算不上什么麻煩。”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語氣隨意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底氣:
“其實娛樂節目這塊兒,您知道的,我一個電話,就能搞定。”
鄭書記眼中精光一閃,隨即露出恍然和贊許的神情,微微頷首:
“哦?你是說許家的公子?”
他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了些,帶著推心置腹的意味:
“君文那孩子要是肯開口,確實是一句話的事兒,以你們的關系,他肯定幫忙,不過......”
他話鋒再次微妙地一轉,手指輕輕點了點桌面:
“小張啊,我覺得呢,你根在江州,是咱們江州本土培育出來的優秀企業家,現在舞臺是大了,但也不能忘了家鄉這片水土嘛,飲水思源,對不對?”
他觀察著張杭的表情,繼續道:
“咱們江州電視臺的李衛國臺長,是我的一個晚輩,能力是有的,就是平臺,唉,你也知道,底子薄,資源有限,壓力一直很大,上次他來跟我匯報工作,聊起臺里的困境,也提到了你這個節目,他對你的眼光和能力,那是推崇備至啊!”
鄭書記身體靠回椅背,語氣更加語重心長:
“我對你這個節目也有信心!創新的模式,真實的內容,肯定有市場!你看如果方便的話,能不能拉家鄉的電視臺一把?也算是支持一下本土的文化事業?”
包廂里安靜下來,只有窗外隱約的江水聲。
張杭垂眸看著杯中沉浮的茶葉,心思電轉。
鄭書記話里的意思再明白不過:
用他張杭的影響力,比如許君文的關系去硬磕一線衛視,固然能行,但那等于把人情用在外人身上。
不如順水推舟,把節目放在江州臺,既解了節目的燃眉之急,又給了鄭書記一個扶持自已人李衛國的政績,還坐實了他張杭心系家鄉的美名。
這是江州父母官在給他遞臺階,更是在織一張政商互惠的網。
面子必須給。
在江州這方水土,他和鄭書記的利益早已深度捆綁。
拒絕?
那才是真的蠢。
張杭抬起頭,臉上露出真誠而爽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