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立刻接過話:
“18到25歲的年輕用戶流失最少,因為我們的社交玩法對他們吸引力還在,流失最多的是35到55歲的中年用戶,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家庭主婦,她們對價格最敏感,阿里的百億補貼和驚東的一元秒殺正好戳中了她們的痛點。”
“供應商呢?”
張杭拿起一份供應商名單,指尖在上面劃過:
“我記得蘇城有家玩具廠,之前跟我們合作得不錯,他們怎么說?”
黃政心里一怔。
張杭居然記得具體的供應商信息。
他連忙回答:
“那家玩具廠叫童樂坊,老板姓陳,阿里給了他三倍的訂單量,還承諾幫他打通海外渠道,他昨天已經跟我們終止了合作,不過他私下跟我說,要是我們能有新的玩法,他愿意再觀望一陣。”
張杭嘴角微微上揚,拿起筆在童樂坊旁邊畫了個圈:
“這就說明,供應商不是真心想走,只是怕錯過更大的利益,阿里和驚東能用利益拉走他們,我們也能用更長遠的價值留住他們。”
他終于翻開資料,目光快速掃過數據表格,偶爾在關鍵處停頓一下,問一兩個問題:
“這個獲客成本27元,是怎么算出來的?包含了補貼和推廣費用嗎?”
“包含了,而且是扣除了用戶復購后的凈成本。”
王敏的聲音從視頻連線里傳來,她因為要盯財務報表,沒能來現場:
“如果用戶只買一次就流失,實際成本會更高。”
張杭點點頭,合上資料,靠在沙發上,閉上眼睛沉思了片刻。
會議室里靜得能聽到時鐘的滴答聲,黃政和秦風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擾到他。
約莫五分鐘后,張杭睜開眼睛,眼底的疲憊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銳利的光芒:
“你們覺得,阿里和驚東的優勢是什么?我們的優勢又是什么?”
黃政愣了一下,回答:
“他們的優勢是資金、供應鏈和品牌,我們的優勢是社交裂變和下沉市場的初步滲透。”
“錯了。”
張杭搖了搖頭,身體微微前傾:
“他們的優勢是存量思維,習慣了用砸錢換流量,用規模壓供應商,而我們的優勢,是增量思維,我們能讓用戶主動幫我們拉新,讓供應商跟著我們一起成長。”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兩個圈:
“阿里和驚東把用戶當消費者,所以只會用降價、秒殺來吸引他們,但我們要把用戶當合作伙伴,讓他們不僅能買到便宜東西,還能通過分享賺到好處,這才是他們模仿不了的。”
秦風眼睛一亮:
“張董的意思是,我們要做一套新的社交玩法,讓用戶主動幫我們傳播?”
“不僅要主動傳播,還要讓他們覺得好玩、有盼頭。”
張杭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三個大字:
砍一刀!
黃政和秦風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困惑。
“張董,這砍一刀是什么意思?”
黃政小心翼翼地問。
這是要砍誰?
張杭笑了笑,拿起筆開始解釋:
“很簡單,用戶在我們平臺上選一個商品,比如一個300元的電飯煲,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砍價鏈接,用戶把鏈接分享給好友,好友點擊鏈接就能幫他砍一刀,每砍一刀,價格就降一點,直到砍到0元,用戶就能免費把電飯煲抱回家。”
“免費?”
秦風失聲叫道:
“這補貼成本也太高了!如果有一萬個用戶砍到0元,光電飯煲就要花300萬!”
“誰跟你說,每個用戶都能輕松砍到0元?”
張杭挑眉,拿起筆在砍一刀
“我們要做的,是可控的免費,比如,新用戶砍一刀能降20到50元,老用戶只能降1-5元,越接近0元,每刀降的金額越小,比如最后10元,可能需要20個好友才能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