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后,羅澤凱給鄧杰打了電話。
還沒等他開口,鄧杰已經急不可耐地問:“情況怎么樣?”
“我把材料遞上去了。”羅澤凱語氣含糊,語速不快。
他不想讓鄧杰知道他和陳陽之間的關系。
鄧杰果然沒多想,以為羅澤凱只是找了李文遠,繼續追問:“李主任怎么說?”
“他說他會把材料上交給上級,讓上級來定奪。”羅澤凱答得滴水不漏。
鄧杰有些焦急,聲音都提高了幾分:“可現在時間不等人!招標會就在下周一,如果省里不動手,王旭東就徹底坐穩了。”
羅澤凱也明白這一點。
他沉默了幾秒,語氣低沉卻堅定地說:“我們只能等,沒有其他辦法。”
鄧杰嘆了口氣,帶著點無奈:“好吧……也只能這樣了。”
兩人掛斷電話,車內重歸寂靜。
羅澤凱看了眼表,已經臨近五點。
他決定不再回鎮里,直接趕往老爸正在籌建的醫院。
羅澤凱老爸的醫院位于城市的中心。
這里曾經是一片廢棄的廠房,如今已被政府規劃為醫療健康產業帶。
羅家看中了這里的地理優勢和政策扶持,決定投資建設一家集中醫診療、康復理療、養生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院。
醫院主體建筑已初具規模,外立面以灰白為主色調,配以仿古飛檐設計,既有現代感又不失傳統韻味。
羅澤凱下車時,正好看到老爸羅城站在工地門口,與幾個裝修人員比劃著什么。
羅城一扭頭,一眼就看見兒子來了。
“你怎么來了?”他一邊擦汗一邊問。
羅澤凱笑著走上前:“爸,你現在有點工程專家的氣派了。”
羅城擺擺手:“我哪懂這些,就是和他們說一下我的要求。”
“你先忙,我進去看看。”羅澤凱邊說邊走進大樓。
大廳地面鋪著米白色的云文石地磚,在陽光照射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墻面上貼著淡青色的仿古壁紙,透出一種沉靜、溫和的氛圍。
中醫講究“調和陰陽”,這家醫院從設計之初就融入了這種理念——
不僅是功能上的醫療場所,更是心靈療愈的空間。
走廊兩側,工人們正在安裝木質門框與標識牌;
護士站已基本完工,
前臺后方掛著一幅巨大的《黃帝內經》節選書法作品,蒼勁有力的筆跡寫著:“上醫治未病。”
羅澤凱走到二樓的診療區,看到一間間診室已初具雛形:
有的布置成了針灸推拿室,擺放著整齊的治療床;
有的則是中藥熏蒸房,空氣中還殘留著淡淡的草藥香氣;
還有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正被布置成“養生功法訓練室”,將來會用于教授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導引術,幫助患者調理身心。
這時,羅城也跟了上來,手里拿著一份圖紙。
“澤凱,你來得正好。”他指著一張平面圖,“我正想問你,康復理療科要不要再加一個‘養生指導室’?”
羅澤凱笑了笑:“可以啊。現在很多人身體沒大病,但亞健康狀態嚴重,確實需要系統的中醫調理建議。”
羅城點點頭,眼神認真:“我就知道你會支持。你媽也說了,這醫院不能只是賺錢的工具,更要有溫度,還要給一些經濟困難的老人免費看病。”
羅澤凱打趣道:“爸,你這話聽著越來越像慈善家了。”
羅城卻沒有笑,語氣鄭重地說:“以前我們開診所,是為了生活;現在建醫院,是為了責任,是為了更多人活得更好。”
羅澤凱點點頭:“對,讓更多人活得更好。”
話音剛落,他的手機突然響了,來電是一個陌生號碼。
他心中一震,以為是陳陽那邊有了反饋,馬上神情莊重的接起了電話:“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