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戴梓后面被圣祖下旨流放去遼東,早在世宗四年就辭世了,你如今提起來也無用,”另外一個大臣反駁。
弘歷沒來得及露出笑意就聽到這樣的噩耗,不由得垮下臉,痛心疾首的在心里感嘆這都是人才啊。
“回皇上,戴梓雖已辭世,可其三子戴亨也是有大才的,子類其父,不如皇上傳召他來看看。”
那個大臣不放棄,實在是戴梓在火器上的才能太出眾,若是他的孩子遺傳到一些天賦,也能為大清效力。
“既如此,就傳他來問問,順便貼告示向天下尋找擅長此道的人,出身不限。”弘歷允了,他現在急需這方面的人才,也顧不上滿漢之別了。
“是。”
戴亨確實有能,弘歷也就笑納了這個人才,民間招到的他也不嫌棄,全都丟去改良火器。
與此同時他也在高晞月那里得到啟示,決定放開海口,派遣商隊去海外通商,只要能賺到錢,他就不會阻止,因為他現在盯上了旁邊的東洋(小日子過得不錯的那個)。
自此時間好像按上了快進鍵,不知不覺間就來到永宸十歲時。
“皇后娘娘多年容顏不改,真是讓臣妾等人羨慕不已。”
這日是初一,大家聚在坤寧宮請安,蘇綠筠如今已經能神色自若的奉承高晞月了。
說是奉承也不對,畢竟高晞月看上去沒有絲毫被時間侵蝕的痕跡,只是被歲月澆灌得越發嫵媚成熟。
“純貴妃嘴倒是甜,”高晞月輕笑“內務府那里進了不少江南來的料子,你們等會挑些自己喜歡的,在宮里也就這點消遣的東西了。”
“是,多謝皇后娘娘。”有衣服穿誰不喜歡,在座的幾人趕忙起身謝恩。
弘歷沉迷對外戰爭,后宮一直沒再進人,也沒有孩子出生,高晞月干脆將五人都升了位份,反正人少,國庫也養得起。
蘇綠筠如今是純貴妃,陳婉茵如今是靜妃,黃琦瑩如今是慎妃。后面入宮的巴林氏為恭嬪,住景仁宮主殿。拜爾果斯氏為順嬪,住延禧宮主殿。
大家都沒有恩寵,也不是什么惹事的性子,高晞月也就不拘著她們,各類賞賜不斷,幾人活得倒是舒服。
不是沒有大臣上奏請求弘歷選秀,只是提一次被貶官一次,現在朝堂上已經完全不管弘歷的后宮了。
他們算是看明白這位皇上的秉性了,不貪戀美色,十年如一日歇在坤寧宮,其它嬪妃都成了擺設,那他們還掙扎什么,難不成送自己親近的女兒/妹妹/侄女進去守寡嗎。
不過這話好像也不對,畢竟當朝皇后實在有一張滿蒙八旗都挑不出錯的臉,這么一想更加沒什么辦法能讓弘歷回心轉意了。
不能靠后宮謀利,大臣們只能把注意力放在朝堂上,如今大清的領土越來越大,原先的東洋都成了大清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