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西跨院,外宅二門處早有一名小童抱著賈琮的書包用具在等候著了。
“小鐵”賈琮根據腦海中的記憶,試探性的叫了一聲。
捧書小童這才回過神來,看見是賈琮到了,哈腰笑道“三爺早。”
這小童自然就是張氏的兒子,賈琮的貼身小廝周鐵了。
賈琮微微點了點頭,問道“書本筆墨可曾帶齊了”
“三爺放心,齊著呢。”周鐵雖說是賈琮的乳兄弟,奈何身份差距如此,所以在賈琮跟前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
“前面走著”雖然腦中對去家塾的道路還有些模糊的映像,但賈琮還是不著痕跡的命令周鐵在前面帶路。
來到課室,只見大大小小許多賈氏子弟都已經先到了,賈琮沒心思與這些小屁孩胡鬧,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然而不防就被一個與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童攔住了肩膀“琮哥兒,如何這許久不來,聽說你是病了,可曾大好了,要知道你不在,我一人玩起來也沒意思。”
賈琮扭頭一看,發現攔著自己說話的卻正是自己以前的朋友賈環,由于二人都是庶出,同樣又都是不愛讀書的,所以一直算是比較好的朋友。
然而此時的賈琮終非原來的賈琮,只見他不著痕跡的掙脫一邊,說道“多謝環哥兒掛心了,病了一遭,如今已無大礙,只不過我來時看見先生就在后面,環哥兒你還是快回去坐好,免的又觸了霉頭。”
倒不是賈琮看不起賈環,只不過如今他六七歲的身子里住的是一名二十多歲的靈魂,自然不習慣再與賈環這樣的小頑童親熱。
聽見先生頃刻會來,賈環眨眼之間就蹦回了自己的座位,也令賈琮悄悄的松了一口氣。
如今在賈府書房中教授課業的是一名寓居京城準備考舉的秀才先生,姓吳,為人不僅懂得變通,且頗有學識,只不過運氣不佳,所以如今五十多歲尚不曾中舉,但是教授賈氏子弟蒙學卻是足夠的。
這個時代孩童啟蒙讀書讀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朱子家訓、古文觀止,聲律啟蒙,增廣賢文,笠翁對韻,直到把這些蒙學讀通透,然后才會正式開讀四書五經。
如今朝廷以文章取士,所以四書五經就是進學為官的敲門磚。
不多時,吳秀才進來,先是檢查了一遍昨日留下的功課,一陣褒貶之后,對著賈琮說道“你因病缺了一段課程,我們卻不能因你一人而誤了進度,閑事自己要多多用功,不懂之處也可以來問我。”
賈琮連忙點頭應是,吳秀才這才開始講授今日的課業。
就在滿室蒙童大聲跟著吳秀才朗讀之際,突然門角姍姍來遲一位粉雕玉琢的公子哥。
賈寶玉果然生的好樣貌,竟與書中寫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面,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一樣。
只見遲到的賈寶玉對著吳秀才彎腰一禮,然而吳秀才卻正眼看也不看他一眼,賈寶玉只得訕訕自己走進座位,掏出書本小聲的跟讀起來。
一個時辰之后,上午課畢,吳秀才留下下午的功課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