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物體繞地球一圈,和衛星以第一宇宙速度繞地球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一小時四十四分。
這些前置條件完成之后,再把地球慢慢放大到r的尺寸,發現物體轉不完一圈就會落在地球上。
也就是說只用開普勒三大定律,再加上高中的一些計算,就能得出物體落地的時間。
唯一麻煩的計算不過是物體掃過的面積,也就是四分之一個橢圓加上一個直角三角形,最后用開普勒第二定律將面積做比,得出落地時間大概是34.5分鐘。
顧然看了一下時間。
從思路的靈光一現,到算出最后的答案,總用時不過兩分鐘。
這個做法肯定不是最標準的思路,但數學物理就是這樣,往往曲徑通幽才更讓人驚喜。
顧然把紙又揉成一團,看黃志曉那邊恐怕還要用上一段時間,就愜意的磨了杯咖啡。
然后悠然的欣賞著夜景。
差不多十三分鐘左右。
黃志曉提交了第二道題的答案。
第一道題節省下來的時間,在第二道題上徹底用完,甚至還占用了后面的時間。
余下來八道題,平均時長進一步被壓縮。
主持人收走黃志曉的答案之后,報了一下時間:“剩余時長三十二分鐘,請看大屏幕,繼續作答。”
第三道題目浮現到大屏幕上之后,彈幕區異常安靜。
無論是黃志曉本人,還是顧然、網友們都懵逼了。
【現在一顆絕對星等-3.5的星人們勉強可以看見,馬門溪龍也能勉強看見。問該恒星發生了什么變化?】
“不是,這是啥題目?”
“這也太離譜了吧?”
“馬門溪龍是什么玩意兒?”
“他能看見不能看見管天文學啥事兒?”
似乎是因為題目過于偏門,崔志敏教授及時解釋道:“馬門溪龍是1.5億年前活動于川渝一帶的恐龍,最早的化石標本,就是在我們的川渝地區發現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瞳孔和馬門溪龍的瞳孔直徑比大致和頭部高度比例是一樣的,人類大概是二十五厘米,馬門溪龍大概是一米二五到一米七五,所以這道題也是經典的天文學題目。”
崔教授的解釋,算是給黃志曉補充了一些信息,但這題也未免太邪性了。
彈幕大神們對于世峰娛樂出的題,也都是叫苦不迭。
“不是,你不說誰知道人和恐龍的瞳孔直徑比啊?”
“怎么凈出些這種奇葩的題目?”
“這題比第一輪的題目難得多得多了!”
“別說做了,看這題目都懵逼。”
顧然也是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如果沒有崔教授的補充,這道題他還真做不出來。
不過崔教授補充之后,這道題就又變的太簡單了。
相當于變相的問,什么情況會讓恒星在一兩億年的尺度上變亮三到四個星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