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腦的冠軍要是輸了,我要回去把一職到底往期的節目全追一遍。”
“正經人誰看超級大腦啊。”
“不對,還有一期我得追,我還想看看顧然能有啥表現。”
在熱度的不斷飆升之下,評分正式開始。
先是超級大腦歷屆冠軍選手的答卷。
崔志敏教授一邊看著選手們給出的答案,一邊點評:“中子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
“他呢是由恒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后的終點之一。”
“正因為其巨大的密度和引力,造就了其獨有的中子星物質。”
“我們可以看到,選手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如果中子星物質離開中子星,是一定會改變的。”
“不過答案上略有不完整,當巨大的引力和中子簡并壓力的平衡被打破,穩定的中子態也會隨之改變。”
“所以這道題在十分的情況下,根據選手的答案,我能給到四分這樣。”
直播間里也開啟了云投票功能。
不過看彈幕上飄過去的數字,三分以下居多。
顧然對四分沒什么意見,畢竟這些選手的答案過于蒙混,四分其實也算高了。
“雙星系統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種理論,分別是重力形成理論、擾動形成理論、質量傳輸和吸積理論,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呢,是第三種。”
“當一顆主序星在演化的過程中尺寸增加時,或許會超出它的洛希瓣,意味著有些物質可能會進入伴星的重力牽引大于它本身引力的區域。”
“這樣的結果是質量從一顆恒星由所謂的洛希瓣溢流,經由吸積盤的吸收或直接的撞擊,而傳輸至另一顆恒星,形成雙星系統。”
“選手的給出的答案提出了重力捕獲,這其實更側重于第一種理論。”
“這個也不能說完全是錯誤,不過這個過程更傾向于形成初期,但對于雙星系統來說,支持他長期穩定運行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的,更多還是質量傳輸和吸積理論。”
“所以這道題的話,我給出三分的成績。”
……
隨著崔志敏教授的不斷評價和給分,超級大腦的四位選手臉色越發難看。
主持人看著最終的評分匯總,也有些后怕:“得分出來了,冠軍隊最后得分共為五十四分。”
五十四分。
這分數一出來,眾人心都涼了一大截。
他們這都是從小鎮做題家一步步走出來的,參加的考試和競賽、比賽不計其數,還從來沒有不及格過。
彈幕看到這個總分之后,也是冷嘲熱諷了起來。
“五十四?”
“還是四個人?”
“那平均下來每個人不就十四分不到。”
“太夸張了!”
“這下超級大腦的遮羞褲都被扒光了。”
“神仙難救。”
“黃志曉呢?不知道他能得多少分,他的題更難一點感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