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在意這個推算的真實性,因為如果弄清楚這個冊子,對于接下來的審問將會至關重要。
“很容易算出來,”顧然道:“收集國內外天文觀測中心關于引力波、電磁波、宇宙射線……的所有數據”
“然后將參數重置,設定一個單位標準,然后你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
“同樣的引力波或宇宙射線,在不同位置的觀測站中,總會有幾個明顯誤差的數據。”
“而同一個觀測站的不同時期的引力波和宇宙射線,在同等單位標準下,又會有個別數據出現較大誤差。”
顧然說的有些繞口,趙恒只能通過簡單地類比來理解顧然的話,
如果把引力波和宇宙射線這些東西看作是手電筒打出去的光,
把大氣層看做是一塊玻璃。
那顧然描述的情況就是在這一塊玻璃上,手電筒燈光的透過率不同。
進一步得出結論,這塊玻璃可能厚薄不一致。
但對于大氣層和引力波這些東西來說,厚薄的影響在宇宙尺度上并不會產生太明顯的誤差。
所以,準確的結論描述應該是這塊玻璃不同地方的磨砂程度不同。
于是乎,趙恒驚訝的喃喃自語道:“所以你的意思是這些宇宙射線和引力波,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射入,能量衰減情況有很大差異?”
“這還不值得驚訝,”顧然道:“真正值得驚訝的是這些誤差不是錯落有致,經過計算之后,你會發現所有的誤差高度統一,”
“比如同位素磁偶極矩基本都是1.179,原子核耦合常數基本都是8.32……”
趙恒意識到什么,趕忙翻看著那本冊子:“這個冊子里出現過這兩個參數。”
他分別把冊子翻到了第三頁和第五頁,
給胡文博和顧然指了指上面的數字。
在這本冊子上寫的這兩個參數一個是1.135,一個是8.33。
誤差幾乎可以忽略。
胡文博看著那兩個地方,的確有這個數字。
但以他多疑的性格,不自主的思考起了一件事,有沒有可能顧然說的那兩個數據,就是根據這兩個數字自己改的?
雖然有疑惑,但他并沒有開口打斷,
而是把問題埋在心底,繼續聽著顧然的闡述。
顧然繼續說道:“當時我得到這些參數之后,我就意識到這里面肯定藏著什么秘密,對所有元素進行比對之后,最終鎖定了鈁元素,所有的物理特性幾乎和數據全部吻合。”
“原來如此。”
趙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不過,”顧然低頭看著那本冊子,微微皺眉道:“這個冊子上的推算內容似乎被人故意打亂了步驟。”
顧然用筆尖指著他做過標記的地方,解釋道:“你看這些地方,其實他的順序是完全打亂了的,這個應該是前置計算,被放在了后面。”
“還有這里,一整個公式但都是有問題的,但如果和倒數第二頁的這個公式拆解重組的話,不需要增加任何東西,就得到了兩個完整且正確的公式。”
“然后還有一部分內容非常奇怪,是和鈁衰層推演完全無關的其他計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