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有一次會引起注意。
顧然怎么就這么奇葩呢?
……
中科院,內部群中。
第一條消息還是直播間分享。
胡安和趙恒、趙航、王蘇杭等人,此時一邊看著直播,一邊盯著群里的動靜。
幾乎都在納悶。
難道院士們都睡了?
按理來說不應該不感嘆一句吧?
還是顧然的表現不夠好?
不應該啊……
在眾人焦急等待的時候,
終于,第一條回復突然出現在了聊天界面上。
尹妍【材料院】:這個顧然……我覺得還真有點不簡單。
看到尹妍院士的回復,胡安趕忙給趙恒私聊:“老趙,尹院士是你找的托嗎?”
趙恒此時已經長長松了口氣,因為尹妍還真不是他找的托,這是實打實的發自內心的感嘆。
“當然不是。”
趙恒剛回復沒多久,緊接著其他院士也陸陸續續開始發言。
他們并非不感嘆,
而是擔心大半夜只有自己不睡覺在傻乎乎的看直播,
這樣會顯得有點特殊,
有些呆,
因此,當看到尹妍率先發言之后,他們也就緊跟著接龍了起來。
沒一會兒,原本安靜的內部群,頓時成了中科院深夜打卡報道群。
幾乎絕大部分院士,都在此刻表達著對顧然的意外。
以他們的科研年齡和教學生涯,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所見識過無數天才。
但像顧然這樣的,
是第一次見到,
而他們也一致認為,或許也不會再見到第二個了。
……
顧然此時看著反應極為熱烈的直播間,緩緩拿起了牙刷杯,品了一口自制的牙膏茉莉奶茶:
“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哪個省狀元當然能考上大專以上的高校,這是毫無疑義的。”
“但是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他百分之百考到大專以上,毫無疑問是太絕對了。”
“因為在大腦對所有元素進行疊加的時候,哪怕有一億個元素支持他能考上,也總會有一兩個不穩定元素在對立面或者處在不左不右的疊加態,”
“所以它的元結果可能是無限趨近于1的一個不確定數,只是在意識的處理后,最終變成了1。”
“最后用語言表述,也就成了確定的答案。”
說著,顧然捧起了水杯:
“那么接下來我們說回上次直播的時候,我們討論過的那個問題——欺騙意識。”
“通過剛才我們的例子,趨近于1的不確定數,意識處理之后最終變成了確定數1。”
他目光突然凝重了起來:
“那么,能讓意識誤判為確定數1的極限數字是多少?”
“0.9999?”
“0.99?”
“還是0.9?”
“而能讓意識誤判為‘很可能會’的極限數字是多少?”
“0.6?”
“0.51?”
“還是0.8?”
“我們或許很難判斷意識是怎么進行量化的,但不重要,因為這是哲學家要做的事,”
“而我們要做的是,該怎么讓這個數字提升到足以讓意識產生誤判的區間。”
顧然緩緩把牙刷杯放在嘴邊,
接下來的內容,
值得再飲一大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