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話音落下,直播間里的觀眾們開始消化起這些內容。
一提到雙縫干涉實驗,觀眾朋友們的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
正經的知識,他們是不怎么愛學。
但那種玄之又玄的奇妙小故事,他們不厭其煩的聽了一遍又一遍。
而雙縫干涉實驗,他們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顧神一說雙縫干涉我就明白了。”
“也就是說有觀察者和沒有觀察者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是不一樣的。”
“我們就是這個二象性世界的觀察者。”
“我湊,這我擅長,我把網上關于雙縫干涉實驗的所有視頻全看了一遍!”
……
看著彈幕上那個自稱已經把營銷號視頻全看了一遍的哥們,
顧然也是打了個寒顫。
這老哥也是個有坑真踩,從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砸出個坑來的狠人。
實際上,
網上所流傳的雙縫干涉實驗和真實的實驗相比,不亞于《西游記》和《后漢書》的區別,
有人肯定要問了,
不對不對,《西游記》是發生在唐朝,和漢朝有什么關系?
關系大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
唐朝倒退五百年,可不就是東漢?
當然,如果真要從物理角度出發,真實的雙縫干涉實驗和網上藝術加工過的區別還要大得多的多。
不過人非顧然孰能無過。
直播面向的是數百萬義務教育漏網之魚,
兄弟們也只是聽個樂呵,
意思到了就行,倒也確實沒必要深究。
所以顧然也沒有多做什么解釋,直接給出了結論:“對雙縫干涉實驗的結果,科學家們最終給出了量子退相干的解釋。”
“簡單來說就是觀測行為是宏觀對微觀的擾動,導致了量子波函數的坍縮。”
“如果把雙縫干涉實驗應用到我剛才說的內容上去,”
“同理可得,因為意識這個observer的存在,讓這個原本不確定的世界,發生了概率波函數的坍縮。”
“把一個不確定的概率疊加的世界,變成了一個確定的世界。”
“注意一個小細節,我用的是observer而不是觀察者。”
說完,顧然停頓了片刻,留給觀眾一些反應時間。
自從舉了雙縫干涉這個例子之后,
所有人似乎很輕松的就接受了兩個世界的概念。
“所以我們所能感受到的都是概率坍縮后的世界,而不是真正的世界。”
“讓概率坍縮的是意識。”
“所以意識欺騙,實際上就是把本來是很壞的事情,往好事上坍縮?”
“可是該怎么坍縮?”
“憑借‘我’來干涉‘意識’嗎?”
“那按照顧神的物理角度詮釋,‘我’又是什么東西?”
而面對觀眾們仍舊充滿熱忱的“意識欺騙”問題,
顧然端起水杯潤了潤嗓子。
“所謂的‘我’,其實就是讓概率發生改變的‘隱變量’。”
“我們知道,意識是對概率的坍縮。”
“那么如果在意識坍縮之前,‘我’成功的更改了概率,”
“那么意識毫無疑問將會輸出一個由‘我’改變之后的結果。”
“那‘我’如何更改概率呢?”
“答案是——干涉。”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如果大家搜索一下這句話的科學解釋,”
“大家會發現所謂的科學解釋,一點都不科學,”
“他們可以從唯心主義、相對主義、情感主義、認知心理學、自我認同理論、浪漫主義、社會構建主義等各個方面對這句話進行解釋。”
“但唯獨無法從物理學角度去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