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里的數百萬觀眾再思索起之前的問題,
也是反應了過來,
“曉得了,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睛和手掌之間也充斥著電磁波、暗物質這些東西?”
“這么說來,人就像是水里的魚,只不過我們不是在水里,而是在被這些波和暗物質包裹著……”
“牛的,今天又在顧神的直播間里學到了點沒用的東西。”
彈幕上的熱烈討論,似乎也表明著觀眾們已經接受了這個觀點。
但顧然,并不這么認為。
“大家現在都是在屏幕前看直播,所以應該知道屏幕的像素密度是用ppi表示。”
“pixelsperinch,翻譯過來就是指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量。”
“在屏幕上的每一個畫面,每一幀圖像,都是由這些一個個像素塊組成。”
“ppi越高,就代表著像素塊越小,組成的畫面清晰度和細膩度越高。”
“當這個ppi超過了人眼的分辨極限,那么大家就會忽略像素塊的存在,從而讓直播畫面中的我更加真實。”
顧然頓了頓,問道:“那在大家的屏幕中,我的眼睛和手掌之間有什么?”
直播間的觀眾們幾乎不約而同的給出了答案——
一些沒有組成任何畫面的像素塊。
顧然接著問道:“那么問題來了,這些沒有組成任何畫面的像素塊,和組成我的像素塊,有區別么?”
直播間安靜了許多。
聽著顧然的問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像素塊就是像素塊,
都是一樣的材料,
不管是lcd還是oled,都是二位像素點矩陣組成,
在屏幕上顯示出的任何一個活靈活現的視頻,
實際上也只是這一個又一個像素點的顏色、亮度變化而已。
一個手機屏幕,一天可能出現數萬種不同的畫面。
但對于這些像素點而言,
并無區別。
他們只是一個又一個采用rgb排列,由紅、藍、綠三種子像素組成的木得感情的像素點罷了。
顧然的問題看似在問直播間的觀眾們,
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
顧然更在乎的是直播間前的院士們。
因為話講到這里,
實際上他已經把自己的意圖進行了完整的闡述。
今天看似是一場直播,
實際上是一個科研項目的申請演講。
中科院和科工部中,
在直播畫面前的院士、杰青們,
此時也徹底明白了顧然的想法。
“他在嘗試探索基本粒子?”
顧然用像素點舉例,
類比到現實,意思就是其實這個宇宙中,也充斥著“像素點”。
眼睛、手掌、以及眼睛手掌之間的空隙,其實并無區別。
都是平鋪在這個宇宙的像素點,
只是像素點渲染出來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丁一看著直播畫面中的顧然,眼神中平添了幾分擔憂。
他似乎看到了顧然的野心,
但這個野心,未免太大了。
從鈁碎片,到鈁衰層之外的空間望遠鏡,再到基本粒子。
他現在才意識到,
顧然似乎正在嘗試觸探一個物理學領域的終極問題——
大一統理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