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連一百幀的視頻你都感覺不出來異樣,這個世界如果真有幀率,你就更不可能感覺出來了。”
看著彈幕上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了區別,
顧然便接著說道:
“是的,正如大家所說,像素點假設和經典物理體系截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不連續’的。”
“那為什么會不連續呢?”
這個問題有點復雜,他便沒有給觀眾們留出思考的時間,自行解答道:
“因為依照像素點假設,這個宇宙中充滿了像素點,”
“一切物質均由像素點形成,且每一個‘像素點’只有基態和激發態兩種狀態,”
“那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水杯以‘最小的時間尺度’向前移動了‘一個像素點的距離’的過程中,具體發生了什么變化?”
顧然暫停了講述,留給觀眾們一些思考的時間,
雖然內容不算多,但這一點必須要思考清楚才能繼續向下進行。
而看似抽象的問題,對觀眾們來說難度并不大。
因為通過剛才關于“視頻剪輯”的討論,他們已經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
現在的觀眾朋友們,強的可怕。
“如果用手機屏幕類比的話,”
“基態應該就是像素點未激活時候的狀態,”
“激發態,應該就是像素點激活后開始顯示色彩的狀態。”
“最小的時間尺度向前移動了一個像素點的距離……”
“在視頻剪輯上來說,表現出來的就是生成了兩個相鄰幀的畫面。”
“至于發生了什么?”
“嗯……顯而易見。”
“水杯向前移動了一丟丟,所以第二幀和第一幀相比起來,有一些像素點恢復到了基態,有一些像素點則被激活了。”
“再向前一丟丟的話,再激活一批,恢復一批。”
“直到三秒后,到達終止位置為止。”
顧然看著彈幕上的活學活用,也是頗為滿意,
腦子這東西,的確是越用越靈光。
“大家說的都對,”
“這其實也是為什么‘不連續’的答案——”
“在經典物理體系下,有著完美的正比例函數表達,有著連續的線段,有著理論存在的‘任意小的時間’和‘無窮小的長度’,”
“而在像素點假設下,只有‘最小時間尺度’而不存在‘任意小的時間’,只有‘一個像素點的距離’而不存在‘無窮小的長度’。”
顧然說完,緩緩看向鏡頭:
“那現在如果要讓大家在經典物理宇宙觀和像素點假設之間淘汰一個,”
“大家認為哪一個更不可能是真實的宇宙?”
彈幕上平靜了些許時間。
所有觀眾似乎都矛盾了起來。
基于經驗和觀察,
讓他們無比偏愛經典物理宇宙觀。
原因很簡單,他們所看到、聽到、嗅到、感知到的這個世界,
的確流暢、連續、細膩且完美。
但經過這一輪思維實驗之后,
他們的理智反而更相信于像素點假設。
因為他們這時候突然意識到,
他們所感知到的宇宙,似乎太理想了。
無窮小的長度、任意小的時間……
這就像是和標準圓、絕對光滑、忽略空氣阻力一樣的理想狀態。
而這樣完美的宇宙,
似乎只應該出現在紙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