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顯然是超綱了。
你說dna在馴養人類,這還比較符合他們的認知,
畢竟那個什么書上不是有一句很牛逼的話么,說什么人類是基因的奴隸。
但你要說dna也在被馴養……
那他們就徹底懵逼了。
所有觀眾都很有自知之明的放棄了思考這個問題,
轉而去思考一個更簡單的問題。
如果說咱是被dna馴養的,
而dna是被“實驗者”馴養的,
那咱們應該管“實驗者”叫什么?
主人的主人?
太上主人!
二柱子!
媽的,人生已經足夠艱難和卑微了,
這么一想,更受氣了。
顧然看著觀眾們的發散思維,
以及彈幕上飄蕩出來的那一股妄自菲薄的氣息,
讓他也是哭笑不得。
“我說一個現象之后,大家應該就能明白這個所謂的‘實驗者’了。”
顧然清了清嗓子:
“如果把目光放在人類整個族群,那不難發現,”
“人類具有共通性的存在多巴胺獎勵的知識領域就是宇宙、文明、天文、生命等。”
“但如果把目光放在個人視角,那情況就復雜很多,”
“有的人可能在生命、天文等人類普遍領域也沒有獎勵機制,而有的人則幾乎在一切領域都能觸發獎勵機制。”
“而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是蕓蕓眾生,而有的人則百年難遇甚至千年一遇。”
“同樣的,針對這個情況也曾引發過一場討論——人類社會的發展歷來都是百分之一的人類引領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類。”
聽到這個說法,
直播間的不少人都是表示反對。
“百分之一太夸張了。”
“我覺得應該是百萬分之一。”
“確實。”
“比如孔子、老子,”
“比如牛頓,愛因斯坦。”
“比如那些科技大佬、商業大佬、政治大佬……”
“各行各業的大佬,創造的科技、文明、財富恐怕占比人類的百分之八九十,剩下的才是由無數普通人創造。”
“嗯,你要說推動的話,那我們倒也的確在推動社會,”
“但要說引領的話,肯定不是我們,而且百萬分之一我覺得都多了。”
“億分之一差不多。”
……
看著眾人的討論,顧然又道:“那如果我說馴養dna的‘實驗者’,就是這億分之一的人類呢?”
聲音落下,
直播間頓時安靜。
這個答案沒有鋪墊,沒有預熱,
直接公布。
直播間數千萬人先是詫異,
但緊接著,又覺得理所當然。
似乎這個答案……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別說,你還真別說。”
“細想一下還真有道理啊兄弟們。”
“你像咱們春秋戰國時候的百家諸子、圣人,”
“再比如牛頓,比如愛因斯坦……”
“他們可能早就已經把自己dna給開發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