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和葉知寒聊了不到半個小時,
明明感覺還沒有怎么聊,
房間外面就已經傳來了敲門聲。
負責葉老起居養護的中年男子,輕輕推開屋門,道:“葉老該休息了。”
因為年齡很大,再加上身子骨比較弱,所以葉老的所有安排,幾乎都規定的有條不紊。
葉知寒也有些意猶未盡,對丁一說道:“你們先到外面等著,我和顧然再說兩句。”
“好。”
丁一離開了房間后,
葉老輕輕擺了擺手,示意顧然坐到旁邊。
顧然趕忙從對面坐了過來,然后細心地抓住葉老的手,扶著他那搖搖欲墜的身子。
“你是有使命的,”葉老和藹的看向顧然:“我早些年在留丑的時候,也有幸在費米實驗室工作過一段時間,和玻爾、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也都探討過關于物理學未來發展的問題,當時其實就已經意識到了理論物理發展的問題所在。”
“量子物理、相對論從誕生之初,就存在著一個本質上的問題,”
“即人類仍然無法擺脫從自身的視角去觀察這個宇宙的困境。”
“日心說革新了地心說,宇宙學的蓬勃發展,又讓人類意識到了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邊緣星系,而銀河系在宇宙中,也如一粒塵埃。”
“隨著對于宇宙的認知不斷加深,宇宙仿佛一直在告訴著人類,對于宇宙而言,人類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或許這滴水晶瑩剔透,或許這滴水更清澈一些,這滴水可能自我感覺自己相比較于這個浩瀚的大海而言非常特殊,”
“但對于大海來說,不可能會注意到一滴水的想法。”
顧然認真的聆聽著葉老的教誨,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
這和他想的一樣。
這也是他認為現代物理學所局限的地方。
如果以這一滴水為起點去探索這個海洋,
那么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探索一瓢。
葉老接著說道:“宇宙是美妙的,如同一件精密到無以復加的藝術品,”
“它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在任何尺度下,都具備著一致性。”
“一滴水注定不可能看到整個海洋,這是我們可以意識到卻也注定無法改變的事情,”
“如果看不到整個海洋,那就仔仔細細的去觀察一滴水,不斷向微觀層面去探索,或許是一個好方法。”
“站在宇宙的尺度下,地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但如果站在地球的尺度下,地球成了海洋,微觀粒子便成了那滴水。”
顧然明白,
葉老這是在給他提建議,
一個方法論——
【從微觀研究,以小見大。】
顧然點點頭,在葉老的耳邊說道:“是的,葉老,您說的方法,在后面的研究中也會用到的。”
葉老點點頭,
然后微微低下頭又沉默了起來,
像是在思考接下來該交代什么。
顧然耐心的在一旁等著,
盡管很多叮囑他都注意到了,但還是非常期待于聆聽老爺子的教誨。
“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