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為了避免麻煩,在沒有能力保護好身后十四億同胞的情況下,
我們只能把進步埋藏起來。
殲二十、天宮一號、探月計劃、航母等2011年之后的一系列軍工科技大爆發,
如果簡單籠統的概括為頓悟之后的突飛猛進,那是磨滅了先輩們隱姓埋名的功績,
華夏是一個踏實務實的民族,
沒有一步登天的奢望,
只有一步一個臺階的攀登,
所謂的科技大爆發,只是二十年隱忍,受盡委屈之后的成果展示罷了。
此時觀看直播的中科院、科工部等科研人員,
文娛兩新的相關領導,
國家重要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
動容的看著直播內容,似乎重新認識了一遍顧然。
丁一似乎明白了顧然為什么同意做電影。
文娛兩新的領導,似乎也理解了顧然為什么說要自己擔任導演和編劇。
為了把功勞和名聲都攬為己有?
這就小瞧他了。
他之所以不用那些導演,或許是因為這二十多年的發展,在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下,那一批成長起來的導演們,未必能夠拍出他想要的電影。
在此之前,他們也曾擔心顧然是否能把那個電影制作出來。
但現在,他們不怎么擔心了。
盡管他們還沒有看到電影的劇本,
但他們已經看到了電影的精神內核。
“我大概知道他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電影了。”文娛兩新專項小組,一位領導說道。
“他很了解自己的國家,也很清楚國家的風向。”
“他那么聰明,而且又喜歡思考,弄清楚國家要做什么,對他來說并不難。”
文娛兩新,為什么突然提出。
為什么突然定義公眾人物的輿論引領職責。
原因很簡單,國家進入了新的發展時代,需要全民拉齊認知,萬眾一心。
科工部為什么成立,
無數先進技術和軍工產品為什么大大方方的拿出來,不再藏著掖著。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告訴國人,華夏已經今非昔比。
這就像是學習,
一個差生心態和一個好學生的心態,對于學習的影響是絕大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社會實驗,
當一個人的地位遠超自己實力的時候,
他們會從內心產生一股強大的自驅力,讓實力迅速達到這個名副其實的高度。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
比如一個學生名列前茅一次,比花錢去補課有用的多。
過去二十年,
華夏在一批人的努力之下,走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期。
現在,華夏處在一個大變局的節點,
是一鼓作氣重回世界巔峰,還是在臨門一腳功敗垂成。
靠的不再是一批人,而是整個民族,是十四億人團結在一起的恐怖凝聚力。
民族自信,耳熟能詳,
民族自信是什么?
說到底就是好學生的心態。
從及格到良好,可以靠著努力和刻苦,
但從良好到極致,除了努力之外,還需要一份信心。
一份舍我其誰的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