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紀的時候,人類的老祖宗被鄧氏魚當點心吃,”
“二疊紀和三疊紀,受不了在海里被人當點心吃的人類老祖宗終于爬上了岸,然后又被麗齒獸和巨鱷當點心吃,”
“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又被鱷魚當點心吃,”
“我們的老祖宗被當點心吃了五億年,”
“但這些一代又一代的地球霸主最終還是在宇宙的一次又一次修正中消失不見,只有我們的老祖宗茍到了最后。”
“所以,第二個答案,就是茍。”
直播間里的觀眾,聽著顧然嘎嘣脆的描述,
紛紛淚目。
“媽的,老祖宗們太偉大了。”
“當了五億年點心,終于是站起來了。”
“我以后要狠狠吃肉,替老祖宗們報仇!”
什么叫生命的偉大史詩,
看人類一路走來的坎坷就夠了,
只要不放棄,茍下去,總能熬出頭。
顧然接著說道:“然后,再來分析地球給人類留下的第三個答案。”
“在人類開始成為地球霸主之后,是否經過大滅絕?”
彈幕上鮮有回復。
顧然點點頭:“大家應該都聽過新仙女木事件,發生在1.3萬年前,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
“劇烈的溫度降低和超過千年的冰河時代只是讓猛犸象、劍齒虎、美洲獅等第四紀生物以及一批大型生物陸續滅絕。”
“但和前面幾次動輒百分之八九十的物種滅絕相比,影響弱了一些。”
“但我不排除,影響的減少,或許和人類的努力不無關系。”
“因為也是在這個新仙女木事件中,農耕文明出現,人類首次開始馴化動植物,。”
“地球生物首次從感謝老天恩賜的狀態,向老天不給我自己造的狀態過渡。”
“于是,新仙女木事件這也就成了第一個地球霸主沒有發生更換的大滅絕事件。”
“甚至人類文明也是在此按下了加速鍵。”
“所以,對于地球給人類留下的第三個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從適應到改變。”
說完,顧然伸出三根指頭,每說出一個答案便放下一根手指。
“發展大腦、茍、從適應到改變。”
“這便是電影應對萬有引力常量變化2%、或者說是下一次生物大滅絕的指導方針。”
“怎么發展大腦?”
“我們在之前的直播中已經提過,當下人類文明發展滯緩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大腦對過往認知的學習成本不斷變大,”
“而當人們到達了終其一生也學不完過往知識的那一天,也就意味著人類文明的徹底停滯,”
“電影中要解決這個問題。”
“怎么茍?”
“實際上,‘茍’和‘從適應到改變’是對立統一的。”
“我們之前說過,人類文明是由百分之一的開拓者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組成。”
“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的事情,靠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的地球秩序領導者。”
“從適應到改變,是那百分之一的開拓者要去做的事情,也是新物理學體系的目的,從了解這個宇宙,到嘗試改變這個宇宙。”
“不過,就像我在直播第一天的時候說的一樣,我不喜歡天馬行空的胡說,我說的都是有理有據的猜想,”
“所以大家在電影中,看到的也不會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想象,”
“而是華夏即將到來的明天。”
“未來,已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