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只是研究思路上出現了分歧,對于傳聞中的人品問題并不可信,
但現在看來,是她單純了。
懷亞特和喬治同為諾獎得主,但兩人所表現出來的人品卻是截然不同。
盡管懷亞特始終拒絕和中科院合作,但是他表現出來的仍像是一位態度可親的師者。
而反觀喬治,則截然不同,
雖然他不排斥和中科院合作,但卻像是一個面對流浪漢而表現出十分不耐煩的商人。
“請現在撥通電話,我的行程的確很急迫,”
喬治道:“在我的問題解決之后,剩下的時間,或許我可以給中科院的一些生命科學相關的科研提供一些幫助,前提是,我需要先解決我的問題,希望您能夠理解。”
看著喬治的請求,丁一沉默了半晌,還是拿出了手機:“當然可以,喬治教授,如果您不嫌這里吵鬧的話。”
喬治毫不猶豫道:“當然不會。”
見面會上的所有院士,此時心中都緊繃了起來。
喬治和懷亞特都不算是中科院的院士,
他們的科研項目,嚴格來說是和中科院沒有什么關系的,
如果按照喬治的說話風格——這算是他們給中科院一個參與其中的機會。
說實話,就現在看來,他們毫不稀罕這個機會。
更何況他們這次的研究,連課題都是從顧然那里受到的啟發。
按理來說,應該是他們客客氣氣的過來表達和中科院合作的意向,
而不是現在居高臨下的向中科院提要求,理所應當的來要人。
如果顧然在現場的話,看到喬治的態度,估計會拒絕。
但問題是顧然并不在,
如果現在顧然突然接到電話,然后聽說諾獎得主要求他去參加一項研究,那恐怕很難拒絕。
實際上,所有院士們心中的不滿,一定程度上也是無能狂怒。
他們換位思考了一下,
喬治或許不夠尊重他們,但是對于顧然還是非常意外和尊重的。
如果現在喬治邀請的不是顧然,而是他們中的某一個院士參與一項生命科學的重要研究……
實際上,他們也幾乎不會拒絕。
因為和兩位諾獎得主共事,這的確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丁一緩緩拿出了手機,然后撥通了顧然的電話。
顧然的手機鈴聲很沙雕,
經過桌子上話筒的擴音,也就變得更加沙雕了。
丁一和胡安以及全場的院士們幾乎都屏息凝神了起來,希望電話那頭沒有反應,
然后在不久后傳出悠揚的“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的聲音。
但可惜,
電話撥出之后不到一秒,
顧然就光速的接上了電話。
還不等丁一說什么,顧然就率先開口了:
“喂,丁院長?”
“您怎么突然給我打電話了?”
“是有什么急事嗎?”
“是非得我去才行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