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帶來的信息,勢必會讓華夏的研究進入一段混亂時期,
如果按照以往的慣例,對于接下來的項目安排和研究方向,恐怕會進入很長一段時間的爭執期。
每個院士都有自己的想法,
無論喬治說的是真是假,但只要有隱患,那就不可能視若無睹。
這種毫無意義的爭論往往沒有什么實質性意義,討論到最后的結果,往往也是似是而非,懷著質疑和困惑繼續前行。
所以這時候丁一選擇把鈁碎片和新物理體系的建設工作全部交給顧然,是一個非常明確和大膽的決策。
“明確”體現在,他需要在混亂來臨之前,把權力下放給能夠解決這個混亂的人,
而“大膽”則體現在,他認為顧然能夠解決這個混亂。
這是顧然從未體驗過的信任。
同樣的,不過丁一的決策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對于這兩個項目,顧然的確已經準備了足夠久。
“我簡單說兩句,”顧然坐直了身子,看著在場的一眾院士:“我們不需要知道喬治說的到底是否正確,我們只需要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鈁碎片對于希格斯機制的影響,歸根結底,是新物理體系中的一個驗證項目,”
“哪怕他不說,我們也要進行。”
“這個項目的研究原因,是為了弄清楚鈁碎片的原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但就像胡院長說的那樣,如果弄清楚了這個原理,或許我們就掌握了地球物理法則的編輯器,所以無論丑國是否研究了,我們是一定要研究的。”
“同時,”顧然嚴肅道:“我說了,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對于基礎原理的研究,是一項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往往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得到些許進展,而這些微不足道的成果,也很難轉化成可以量化的經濟價值和工業價值,”
“所以,在原理研究的同時,我們也要同時展開對鈁碎片的應用嘗試。”
顧然說完,有些擔憂的看著在場每一位院士的反應。
在前世,當他提出鈁碎片的應用時,遭到了許多人反對。
因為鈁碎片作為一個超出人類技術水平之外的材料,沒有人敢鋌而走險的直接進入應用階段。
很簡單,鈁元素本身就是一個具備強放射性的元素,
而鈁元素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危險,沒有人知道。
在完全未知的情況下,對鈁碎片進行應用,這無異于把核武器的發射按鈕交到一個三歲小孩手中。
而對于顧然而言,現在的緊張除了擔心遭到拒絕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就是前世在他的錯誤操作之下,的確有幸親眼見識過鈁碎片的危險。
他當時嘗試用水溶液電解鈁碎片,最后發生了慘烈的爆炸,
雖然人沒了,
但好的一點是,通過那次試驗,他完善了對“水”的猜測。
他曾經一度認為鈁碎片有著絕對穩定的化學物理特性,和地球上的任何物質都不會發生反應,
但那次爆炸,給了他一個答案——除了水。
也讓“萬物皆溶于水”的定律,再次得到了印證。
前世那次爆炸,給他造成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他甚至在死前親眼看著自己的身體潰爛、碳化、然后隨著整個實驗室的灰燼飄向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