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量子通訊技術基本上可以確定是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
怎么說呢,
就像是兩個人相距幾百公里拿著手機,
但聯系不是靠無線電通信,而是一個人在電話里錄了音,
然后一路小跑跑到對方面前,把手機放在了對方的耳邊。
如此完成信息傳遞。
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笨拙,但實際上目前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量子通信比這更笨拙。
所有人把目光放在了量子糾纏上,
的確,鬼魅的超距作用似乎可以達到讓人匪夷所思的超光速通信。
但問題在于量子不攜帶信息,
如果說自旋向上為1,自旋向下為0。
在a對其中一個量子進行測量,自旋向上的一瞬間,
b所看到的量子就必然是自旋向下。
看上去似乎的確可以由此形成一個二進制通信體系,
但離譜的是在不測量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兩個糾纏量子的自旋狀態。
也就是說,
在你觀測了之后,你這邊的一系列量子有了固定的自旋狀態,
但這個固定的自旋狀態你不可能算出來,在你沒有觀測之前,一切未知。
也就是說,此時,你和對方都獲得了由0和1組成的一串亂碼。
那傳遞的信息是什么呢?
這就需要繼續用傳統的通訊手段,進行量子密鑰分發。
然后根據這個密鑰來破譯這些亂碼的信息。
怎么說呢?
就是你通過量子糾纏,瞬間和三十光年外的一個衛星發放了一串量子亂碼。
看上去這個是瞬時的,
但為了讓這個亂碼變成信息,你還找個信使,以光速馬不停蹄的奔跑三十年,把密碼本送到對方手里才行。
所以,
雖然現在的量子密匙安全性很高,
但實際上的通信速度還是限制在光速以下。
當然,按照單位波理論,能夠提出全新的量子通信構想,
但對于人類現在的文明高度而言,
既然所有活動還局限在太陽系,那相比起來中微子通訊要比量子通訊有用的多。
不過,雖然量子通訊的研發走進了岔路,
但已經發射出去的量子通訊衛星,并非就因此沒用了。
相反,
這是單位波雷達的絕佳組件。
“量子通訊衛星?”王任海看了一眼還在神神叨叨的嘟囔著什么統一場論的丁一,不解道:“可以用來改造單位波雷達?”
“糾纏量子之間,其實就是穩定的單位波,”顧然道:“而量子通信衛星和地面基站之間,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一個蛛網。”
“這個糾纏量子網絡,如果只是實現目前落后的通訊構想,那就太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