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顧然的描述,教室內外不管什么專業的同學,此時都感覺很有道理。
原本那一雙雙純潔無瑕的大眼睛,現在明顯睿智了幾分。
就連直播間里的不少線上觀眾,也從完全不懂的懵逼中跟上了節奏,
也是開始學起了可控核聚變。
答辯教授們面面相覷,然后私下里討論了起來。
首先,
用馬場舉例,這完全是顧然自個隨口說的。
這種講課方式,初中最常見,到高中就已經很少了,
至于在清北大學核物理的課堂里,
那就已經相當嚴肅了,
沒有那個老師會這么生動有趣的給一群高智商孩子舉這么可愛的例子。
但不得不說,
當顧然舉出了這個例子之后,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些非理工專業的旁聽者,都很快能夠清晰的聚焦到論文的問題所在。
而對于他們這些在核工程里摸爬滾打的人來說,
這個例子,更像是把一個抽象的研究具象化,從而把問題進行了放大。
比如說,
在之前看論文的時候,他們更加注重于問題的思考,推算的過程。
當開頭和過程都沒錯,那結果出現偏差,那也就情有可原了。
但此時,腦海中想著養馬場的例子,
他們很快就能提出很多誤差猜想。
“也就是說,在之前的時候我們把那些偶爾出現異常運動狀態的野馬,當作了誤差。”
“但實際上,他們的運動異常,并不能就這么抹除,對吧?”
一位教授問道。
而作為論文的作者,賈明磊也激動的說道:“是的,其實在寫入邏輯的時候,我也意識到了在哪里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在某個階段的推導中,我自己就感覺到了有點不夠全面。”
賈明磊說的這種“感覺”,其實算是長時間聚焦一種工作的時候,產生的一種數學直覺。
這在很多學生身上都出現過或曾經出現過。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算是人類的一種未被承認的超能力。
表現出來就是在沒有任何緣由的情況下,在計算過程中,盡管每一步的推導都是正確的,但你仍能感覺到,它一定錯了。
而最后的結果,也確實印證了你的感覺是對的。
當然,這個問題對于現在而言是有點跑題了。
不過等到懷亞特他們開展意識研究之后,顧然還是一定會要求他們能順帶著研究一下。
因為他一直認為,數學是有靈魂的。
意識和物理學之間如果說存在著唯一聯系,那一定是數學。
因為在顧然的認知中,
如果說物理學帶給他的共振是隨著認知的提升而逐漸出現的,
那數學就是與生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