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答辯教室,
看著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推演公式,
和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步驟,
所有人心中油然而生了一個牛逼。
除了牛逼之外,再沒有那個詞能形容他們現在的心情。
不說那些湊熱鬧的圍觀學生,
光是核物理專業的答辯學生,看著黑板上的內容都十分吃力,
用盡了本科四年所學的所有知識,勉強看懂了前面幾步。
而臺下的教授們,扶了扶臉上的眼眶,
和學生們不同,他們更多的是靠經驗去看,
所以往往是完整的把推算全部看完之后,
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一些評判,
按照以往的經驗和在核物理中積攢下來的認知,
他們往往能從完整的步驟中,看出來推算的目的是什么,過程大概是怎麼樣的。
但這份經驗在顧然這里也有點行不通了。
因為顧然的計算已經超出了核物理的范疇,甚至許多證明的過程,已經不是應用數學可以解決的東西了,抽象到讓一些數學系的大手子都有些臉頰發麻。
“實際上從一開始的溫度和電場強度入手,到引入波函數,再到波長λ范圍內的積分量子化,加入磁場耦合項,到最后的非線性頻散關系,其實整個過程已經寫得非常詳細了。”
顧然自顧自的看著黑板說著,
身后一群人提溜著眼珠子聽著。
不過幾位教授還是在顧然的提醒下,勉強將跨學科的一些知識調度了出來,然后稍許理解了推演內容。
一位教授喃喃道:“有點量子力學里斯塔克效應的感覺,Δe∝電場強度x偶極矩。”
顧然沒有轉頭,而是拿著粉筆在第二面黑板上的一些步驟下畫了幾條下劃線:“是,這里其實有斯塔克效應的一些應用轉換。”
幾位教授硬著頭皮又看了一遍又一遍,雖然說整個過程算是勉強的通順了下來,但還是不理解整個推算的目的。
因為以他們的水平很容易就能發現,顧然的推演,用的完全不是核物理領域里的方法。
似乎更貼近量子物理,甚至還有一些超弦理論的影子。
“這個補償公式……具體的思路和想法是?”
顧然轉過身去,看著提問的那名教授:“就像你剛才說的,現在的計算機算力不足以對每一個等離子體進行觀測,而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提高算力,另外一種是優化算法。”
“如果做不到檢測每一個等離子體,那就嘗試制作一個過濾器,屏蔽掉那些運動異常的‘野馬’。”
“如果屏蔽不掉一匹野馬,就把野馬分成若干組,然后屏蔽掉不規則的那一組。”
“完成屏蔽之后,重新進行分組,再循環上述動作。”
“而這個補償公式,在算力充足的情況下是等離子體的狀態函數,在算力不足的時候則是一個過濾器。”
話還沒說完,顧然突然意識到了什么,
回頭看著自己的推導,然后丟掉了手中的粉筆,
拿出手機,將黑板上的推演過程以圖片的形式留存了下來,
緊接著拿起黑板擦,將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擦除的一干二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