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給手機解了鎖,然后喬美美拿著手機,小心翼翼的放在桌面上,
然后低頭認真的看了起來。
當進入工作狀態中之后,原本那個有幾分癡傻的模樣,立馬就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生人勿近的氣息。
大概過了幾分鐘之后,她把手機還給了顧然。
隨后搖了搖頭:“這個計算邏輯和我之前在因斯布魯克參與的一項量子誤差校正的項目有點像,”
“整個推理邏輯是完整的,但看起來沒有什么意義。”
“而且感覺上和物理關系不大,更像是數學層面的證明。”
“怎么說呢,就是它是一個完整的邏輯,但是這個邏輯就像是一條馬路,沒有車輛經過的時候,它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只有當有車輛通過的時候,它才有了始終。”
喬美美有些意猶未盡的喃喃道:“不過這邏輯很美,在學習量子計算之前,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學習了數百個量子算法,”
“那些算法里是融合了線性代數、矩陣理論、復變函數、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等等個領域,所以我一直對邏輯有一種近乎直覺般的敏感。”
“但你這個,我很難弄懂里面到底是用了什么,只是感覺有拓撲學的影子。”
顧然聽著她的觀后感,沒有給出什么具體評價。
總體來講,
就是說了,
但感覺和沒說一樣。
爭取的兩個點,就是整個邏輯更貼近數學層面,以及有拓撲學的影子。
除此之外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個廢話文學了。
當然,如果僅一個簡單的測試,就給一個人蓋棺定論的話,也不太合適。
“加個微信吧。”
喬美美:“嗯?”
“加個微信,我把圖片發給你。”
“哦,好。”喬美美趕忙打出手機,掃了一下顧然的二維碼。
“頭像還蠻可愛的。”
她修改了一下備注,發送了好友申請:“好了。”
顧然加上好友之后,將推演的所有圖片,都以原圖的格式發了過去。
“這個推演是對等離子體湍流模型的能量損耗的一個全新數學解釋,”顧然道:“湍流模型雖然已經提出很久,但實際上近二十多年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和重大改進。”
“你把數據庫的相關文獻和研究資料調出來一下。”
聽到顧然的話,喬美美趕忙坐在電腦前,進入了中科院內網,搜尋到了核研所近二十年和等離子湍流模型的所有數據資料。
“這個課題還挺多的,”她看著五六頁的論文和各種實驗數據,從華五c9到雙非院校,無數團隊圍繞這個課題進行了多次研究。
“把最后的數據誤差拉出來。”
按照顧然的要求在系統中輸入篩查條件,很快一張表格便從旁邊的打印機中,緩緩的生成了出來。
除了近二十年數百次實驗的誤差數字,還有這些數字通過回歸分析之后生成的更為直觀的散點圖。
在5%~10%的區間,無數散點密密麻麻的堆積緊貼成了一片黑乎乎。
低于5%和高于10%的部分,只有極為零星的一些散點。
看著生成出來的散點圖,結論基本上就不言而喻了。
“所有實驗的誤差基本都在這個區間。”
她喃喃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