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更嚴重的地方在于,
微觀粒子因為波粒二象性的存在,因此或許人們稱量的不是一勺沙子,而是一勺水。
人們哪怕能夠無比精確的測量出一勺水的重量,
也無法像數沙子一樣把水分子的個數給輸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在微觀層面上的計算和邏輯,始終是猜想,而不像經典物理一樣,宛如真理。
因此,雖然所有物理學家都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
但這么多年來依舊是心照不宣的按照以往的老路徑進行計算和推演。
雖然隨著實驗儀器的精確,這個最終的結果也不斷的在接近真實結果,
但如果按照人類目前的文明發展速度,按照這個老路徑走下去,
或許需要幾百年,上千年,
甚至永遠也不可能走到彼岸。
因為測量儀器本來就是根據現代物理學所創造出來的,
所以儀器本身就有著客觀存在的極限。
而按照人類當下的路徑,實際上當儀器到達極限,那么物理學也就到了盡頭。
在顧然之前,沒有人想過其他的路徑。
因為這個路徑是上世紀前半葉那些物理學大佬設定出來的,
隨后近一百年,無數物理學家都在按照這個路徑不斷前進,
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個路徑。
文明的發展,總是像浪潮一樣,一浪推著一浪,
靠著慣性,緩慢向前蠕動。
往往當極為聰明的人設定出來了道路之后,人們總是愿意樂此不疲的根據既定的道路向前沖鋒,
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辭,
因為每當質疑的念頭出現的時候,自己總會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放棄這種質疑。
比如說沒有人敢說比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那群人智商更高,
那么又怎么能大言不慚的推翻他們的道路呢?
而實際上,
雖然文明的發展像是浪潮,
但不是一浪堆一浪,而是后浪推前浪,最重要的是后浪中要有新的動能的出現。
既然沒有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那群人智商高,
那如果按部就班的走著他們設定出來的道路,
那又怎么可能比他們走的更遠呢?
物理學漫長的發展史,始終在告訴所有人一個道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并不是因為巨人指出來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而是他們幫后人驗證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只可惜,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個道理。
這個計算模型,算得上是自上世紀上半葉的物理學大爆發之后的第一次顛覆,
近一百年所有人都在從宏觀計算微觀,
而這個模型首次從微觀計算宏觀。
讓所有科研人員感到詫異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然設計出來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了這樣的想法,但卻已經取得了成功。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