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說完之后。
雖然從邏輯和原理上看似已經自圓其說。
但如果脫離物理推論,所有人對這個所謂的逐日工程,依舊充滿著疑惑。
【也就是說逐日計劃2.0的核心是利用水星。】
【確實,如果按照資源來說,水星毫無疑問是整個太陽系利用價值最高的星球。】
【而開發價值的話,那就更不用說了,它距離太陽最近,情況要比其他任何一顆星球都要復雜的多。】
【如果說物理學是發現和總結的話,那開發水星,相當于是邁出了恒星探索的第一步了。】
【想像是很美好的,但問題是,水星我們了解么?】
雖然粉絲們沒辦法從原理上駁斥顧然提出的這個規劃,
但還是通過自己的認知和了解,發現了整個規劃的核心問題。
對于火星的探索計劃,人類是有幾次。
但是對于華夏而言,我們的水星探索計劃,是零。
而又因為nasa對華夏的信息封鎖,
所以目前對于水星的了解,其實中科院和普通人差不多的,
唯一的信息源就是百度百科。
而更關鍵的問題在于,百度百科的真實性,也無人知曉。
當然,在直播間的觀眾里也有一些天體物理相關的學生,
他們在看到彈幕上的質疑之后也給出了一些解釋。
說通過一些地面觀測手段,通過凌日現象、多普勒效應、光譜分析和引力透鏡效應等手段,是能計算推導出來一些東西的。
比如物理學界三天兩頭就會發一些什么在附近的星系發現了一顆類地星球之類的消息,
這些地方顯然人類是沒有涉足過的,
但通過先進的觀測手段,還是能夠給出一定的猜測的。
而相比較于那些類地行星,水星和地球的距離,簡直都不能稱作是距離。
雖然這個解釋似乎打消了一些人的質疑,但很顯然還是不夠的。
因為現在顧然要做的不是根據一些數據對水星進行一些猜測然后發一篇論文,
而是要對水星進行實地開發。
論文好說,依據現有的物理學分析進行合理的計算,給出一些數據,
或對或錯,代價都沒有那么大。
但開發,那是成百億上千億的投入,
代價是無數科研人員和工程師的心血,和來之不易的發展窗口的寶貴時間。
而在對水星的一切只靠猜測的當下,貿然推進這么一項天馬行空的太空工程。
無疑讓人十足的擔憂。
對于一片未知之地,敬畏毫無疑問是最好的態度。
【水星探測計劃呢?】
【根據現有的信息來看,咱們好像還沒有進行過水星探測。】
【我記得唯一提到水星的是前兩年的一次深空探測國際會議上,而那次也只是提了一嘴說以后有可能會論證金星、水星的探測任務。】
【甚至連深空探測時間表上都找不到水星的影子。】
【現在突然來了個逐日工程2.0,直接要在水星上進行基建。】
【真覺得有點太詭異了。】
好消息是直播間里的兄弟們隨著不斷的觀看他的直播,已經變得越來越擅長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