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陸川充耳不聞沒有回應老白,而是眉頭緊皺,看著石臺上加熱的石板。
石板加熱……
陸川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玉米脫水,正常的烘干設備一般不會造成玉米脫水達到10%這個程度的。
剛剛幾個人在拿到玉米脫水結果的數據后,一直在討論尸體是不是有可能通過玉米烘干機塔來實現烘干,形成干尸的。
現勘這邊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行動組那邊推進調查的目標有所區別。
行動組那邊把主要目標鎖定在石像上。
因為石像過高,非常笨重,不容易動手腳,所以兇手把尸體藏在石像里邊,這一環節流程很容易通過追蹤石像的來源找到兇手。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行動組那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通過對石像雕刻園的調查,已經鎖定了當年雕刻這個石像的石匠。
對方是最有可能在石像里面動手腳的人。
張輝那邊已經著手開展這方面的調查。
只要找到對方,那么案子很有可能就突破了。
但是陸川這邊等人一直好奇的是,干尸是怎么形成的。
這就是技術種類刑警和一線刑警思考問題,思考角度思考方式不一樣。
其實陸川這邊四人的探索方向也并沒有錯。
因為海州市周邊不存在形成干尸的自然條件。
那么尋找到干尸形成的最初地點,或者說是位置就非常重要,以此可以反推出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情況。
最開始因為石像內發現了玉米粒,陸川等人的想法是通過尋找玉米粒的產地,來尋找干尸的最初位置。
而最有可能形成干尸的,就是玉米烘干塔這種大型烘干設備。
可是玉米粒脫水的比例太高,一般的烘干塔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
即便能夠做到,考慮經濟性的原因,也是不存在這種可能的。
所以,這個方向的調查,陷入了瓶頸。
而現在,陸川似乎發現了一個新的方向。
誰說玉米就一定來自烘干塔,玉米的烘干就一定是烘干塔烘干的呢?
既然茶臺上的石板能夠加熱,那封存尸體本身的石像如果進行加熱,是不是就是另一個石板呢?
或者說,石像本身就是一種烘干塔?
陸川看著石板上加熱的石壺,越發感覺有這種可能!
“小陸,怎么了?”
劉國棟也看出了陸川的不對。
以陸川的家庭條件,自然不可能是看上了這石壺,所以,為什么發呆?
“啊,師父,我想起來一種可能……”
接著,陸川把自己剛剛的猜測,詳細的說了一遍。
“石材本身是一種熱的良導體,兇手如果是先把尸體藏在石像里,然后對石像加熱,有沒有這種可能?”
其他三人面面相覷,這種可能……
雖然不太好操作,畢竟相比較燒茶的石壺,石像就太大了,加熱并不方便。
不過,倒也是一種辦法。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