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著很多靠山吃山的人。
雖然大概的范圍已經鎖定,但是做案件排查并不那么簡單。
李東林把目光轉向了陸川。
陸川對這些物品一件一件地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
“3號骸骨的雙腿和雙臂都有骨折現象,經過骨折痕跡的對比,確定就是造成2號死者腿骨骨折的兇器所為。”
陸川之所以分析這一點,主要目的就是確認被害人時間的直接證據。
陸川拿起桌子上的一柄水果刀,指著刀尖給大家解釋。
還有一個人手持利器造成了死者的后腰損傷。
“可以判斷為死者被害之前應該經過劇烈的搏斗。”
“死者生前后腦遭受過外物的嚴重撞擊。”
“兩者的時間是吻合的。”
“左腿骨上半部分,也就是大腿的部分。”
“另外是對死因的判斷。”
4名大學生,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學校背景都比較簡單。
“枕骨處有斷裂橫紋,有縱向的交叉裂痕。”
“還有3號骸骨胸口肋骨的斷裂傷,斷裂面積大,成橢圓形。”
再有一個就是用榔頭之類的東西,錘擊死者腦部。
但實際上被害人到底是什么時間被害的,不能通過推理,只能通過證據去證實。
而得出的結果,在座的人也都能夠聽明白。
“也就是說,造成2號尸體腿部骨折和顱骨打擊的物體并不是同一種。”
探險隊伍是7月2日進山,計劃7月9日出山。
這個時間只是報備給北梁山派出所的時間。
北梁山內的環境濕熱溫度較高,即便現在是冬天,里面也沒有雪。
一個用類似于登山杖的東西,造成2號被害人的腿骨骨折。
“所以來說,初步看造成2號骸骨傷痕的兇手,很有可能有三個人。”
陸川指著的是腿骨上的一張放大后的照片。
“還有這里。”
而且,即便有這種可能,對方選擇在北梁山里面殺人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我們在看3號骸骨的情況。”
也是理論上隊伍被害人員失蹤的時間范圍。
“而且這個傷痕的痕跡,和剛剛腿骨造成的骨折痕跡相比,形成這種傷痕的鈍器打擊面積要更大。”
“從發現骸骨的地點到外面進山這段距離分析,這支探險隊伍應該是7月4日到達案發地點附近。”
“相比于1號骸骨和2號骸骨,3號骸骨身上的傷痕更多。”
失蹤人員和被害人員在案發現場留下了大量的物品。
“先說死亡時間。”
證據,永遠是破案的最重要依據。
外邊的人根本莫不清楚里面的環境。
“刀尖!”
“從這一點上也驗證了剛剛我們做出的判斷,兇手絕對不是一個人。”
當地人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眾人仔細觀察,是一條細細的白色痕跡,連續的,大概有十厘米長。
“一個大概10厘米長的白色痕跡,是刀尖在骨骼上留下的劃痕。”
“也就是說兇手用尖刀,多次刺穿3號被害人的大腿之后,順著肌肉,又劃開了十厘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